【摘 要】在信息化產業高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之下,知識經濟的時代悄然來臨,相對于傳統的有形資產而言,在知識經濟的時代環境之下,無形資產在社會經濟體系當中所占權重日益增大,其中,知識產權是無形資產的一種重要形式。本文將立足于知識產權的投資模式,在社會與市場背景下對于知識產權投資模式的要求與限制的基礎之上,著重分析知識產權投資下的幾種關鍵投資模式并得出相應結論。
【關鍵詞】知識產權;投資;投資模式
在信息與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知識產權儼然成為企業爭奪高額利潤、占據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成為國家競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對于企業而言,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同傳統的有形資產資產一樣,應該使其得到充分且合理的利用,從而提高企業的收益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因此,企業對于如何對無形資產的進行有效利用的問題越來越重視,同時,順應市場經濟的競爭力變更,經濟理論體系也逐漸將無形資產的投資模式、應用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列為重點課題。
一、知識產權投資模式環境分析
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其內容主要包括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商業秘密等,依據國家法律規定,可以對知識產權進行貨幣估價、依法轉讓、許可他人使用等操作。目前,在企業經營當中,知識產權作為一項重要的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占據市場份額、獲取利益,尤其對于以技術作為核心的科技企業,對其擁有的知識產權進行合理投資對于企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針對社會及市場的實際環境,對于知識產權的投資模式具有著一定的要求與限制。首先,知識產權具有實踐性、無形性、專有性、法定授權性以及地域性等固有屬性,其屬性決定著將知識產權投入生產并獲利的過程相較于傳統的有形資產要復雜的多。與此同時,知識產權又具備兩種功能屬性,分別為所有權與使用權,在對知識產權進行投資的過程中,針對這兩種功能屬性的使用在當今理論界存在著些許爭議,一方面,對于知識產權的所有權而言,對其進行作價出資無疑是確定的,而另一方面,對于知識產權的使用權,是否能夠將其作為一項獨立資產進行作價出資,是爭議的焦點所在。一方面,有人認為在我國現行的法律當中,并未將知識產權的使用權作為出資形式給予肯定,因此,不能將支持產權的使用權作為投資的主體進行轉移等操作。另一方面,有人認為,知識產權的使用權作為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可以從所有權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項獨立的、完全的、可操作的權利,進行相應操作。筆者認為,知識產權的使用權應當作為一種獨立的權利,在投資中充分的發揮其技術應用、推廣與轉化的功能,尤其在當今信息與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不應該固守傳統,而是應該物盡其用,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的作用與價值。總而言之,知識產權的使用權能夠并且理應允許進行權力轉移等操作,只需要注意在操作中,其操作主體為知識產權的使用權,而并非是其所有權。
二、知識產權投資模式類型
(1)知識產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是一種以專利或者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作為監督債務人來履行債務,從而確保債權人履行權利的擔保行為。以專利投資為例來說,專利投資是將專利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進行實施或者變現的一種手段,它可以作為一種融資手段,為企業尋求資金來源,尤其針對難以采取傳統融資方式的中小型企業而言,以專利投資的模式進行融資是企業尋求發展的契機。在專利投資實施早期,由于這種無形資產的實施以及變現過程具有特殊性,絕大部分銀行不傾向于使用這種投資方式,然而,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其企業類型絕大多數為科技創新性企業,在企業發展的初期非常需要資金支持其業務開展,但是在傳統的融資條件之下,該類型企業缺乏可以用作抵押的固定資產,難于獲得資金支持,為了走出這一尷尬困境,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采取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方式,與一些商業銀行合作,在多方面努力之下,不但使知識產權抵押投資成為了可能,也推進了眾多中小型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2)知識產權證券化。這種投資模式是指將知識產權預期的可使用費用作為支撐,發行資產證券的一種投資方式,這種投資模式多見于專利、版權以及商標權的投資中。(3)知識產權信托。知識產權的所有人能夠以信托的方式將所有產權轉交給更具專業性的受托部門來進行管理,令受托知識產權的經濟利益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挖掘,企業可以將其科技創新的成果委托給專業的信托機構進行管理和變現,而企業自身可以在其發展中全身心的投入到技術創新當中,不斷地進行知識產權的拓展與更新。
在信息與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今時代背景之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斷涌現,無形資產在市場經濟當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相較于傳統的實物資產而言,對于無形自資產的管理及投資模式的研究成為了當今經濟理論系統中的重要課題之一,而知識產權作為無形資產當中的一中重要形式,其投資模式也日益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