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業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0%,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機會,實現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60%,對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我國一些中小企業一方面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使企業管理局限于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本文通過剖析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提出加以解決的可能之策。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控制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上的主要問題
(1)財務管理的目標定位不準確。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的產權理論及制度只注重有形資產和投入資本的配置,忽視知識資本的有效配置,只注重出資者享有企業的剩余索取權,排斥智力勞動及其他相關利益者對企業的剩余分配權,從而,會加劇所有者(股東)、經營者和員工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財務人員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應該以誰的利益最大化為企業的理財目標。(2)企業財務控制不到位。目前中小企業大多數仍是家長式管理,財務是由老板單線控制,但是往往又控制不住,于是出現了財務整體管理混亂、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缺乏風險控制系統等情況。有些中小企業雖然也有公司管理規定和相應的財務制度,但是在具體操作中卻因難以嚴格把關而導致制度和規定名存實亡。(3)財務風險與危機不可避免。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企業會面臨很多的財務風險,比如:一是由于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虛擬化,信息的傳播、處理和反饋速度將會大大加快,倘若企業內部和外部對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時,或者企業當局不能及時有效地選擇利用內部和外部信息,會加大企業的決策風險;二是由于知識積累和革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業及其員工不能及時作出反應那就不能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風險;三是高新技術的發展,使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這不僅加大了存貸風險,而且加大了產品設計、開發風險。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種風險及危機,使企業更好追求創新與發展已是財務管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4)財務人員業務水平不過關。由于中小企業管理者本身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不高,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因而不注重培養合格的財務人員。財務管理人員的理財觀念滯后、理財知識欠缺、理財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二、改善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可行之道
(1)建立現代企業價值觀,明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這一目標的確立總是隨經濟形態的轉化和社會進步而不斷深化。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知識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使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向高層次演化。原有追求企業自身利益和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將轉向“知識最大化”的綜合管理目標。(2)全面提升財務管理的層次。從上述存在的問題看,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尚處于較低水平,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法落后,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以現金、應收應付款、存貨等營運資金的管理為主,財務管理無法從大局上對企業經營狀況予以把握。企業要想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做到防范財務風險、提高資金效率,必須全面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層次。第一,財務管理內容上的拓展。除傳統的資金管理和財物管理外,還應向金融風險管理、稅金管理、保險管理甚至知識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管理方面拓展。第二,財務管理方法的更新。量化的財務管理方法應得到更多的應用,如定量預測、滾動預算、風險決策及不確定性決策等。(3)培養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要全面提升中小企業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國家和企業應該雙管齊下。對于國家而言,一方面應該建立財會人員的后續教育體系,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如集中培訓、函授、遠程教育等)對財會人員進行適時的知識更新;另一方面,嚴格執行《會計法》關于財會人員在職培訓的規定,強制財會人員接受后續教育。對于企業而言,其途徑主要有:第一,經常組織學習和培訓,適時進行知識的更新,力爭實現的目標是財務人員既要有寬廣的經濟和財會理論基礎,又要有良好的現代數學、法學和網絡技術基礎。第二,鼓勵財務人員接受函授、遠程教育,并為其提供必要的條件。第三,鼓勵財務人員思考和創新,為其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決策創造條件。
參 考 文 獻
[1]陳書清.合并會計報表編制工作中的問題及完善措施[J].四川會計.1998(6)
[2]張翠荷.關于合并會計報表編制理論的探討[J].財會通訊.1998(2)
[3]吳革.企業外幣報表折算方法的選擇[J].會計研究.1996(7)
[4]張人驥,況成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實證分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