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稅收是國家財政支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同時幾乎所有人每天都直接或間接的與稅打交道,因此做好稅收宣傳工作無論是對納稅人,還是對國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稅收宣傳的問題出發探討如何在我國做好稅收宣傳工作。
一、我國稅收宣傳工作的問題
2001年新《征管法》出臺以來,通過制度的有效制約與引導,稅務宣傳工作確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1)稅收宣傳的服務理念沒有落實到位。傳統的征稅行為強調稅務機關征稅的權利而忽視了納稅人應享有的基本權利,現實中也造成征納雙方地位不平等的現象。稅務機關進行的宣傳行為普遍具有說教現象,沒有很好的與納稅人進行換位思考,更沒有認為宣傳也是服務,是自己的本職工作。(2)稅收宣傳重納稅人的義務,輕納稅人的權益。我國稅收宣傳主要內容是宣傳法律、法規,強調納稅人不依法納稅、履行納稅義務的處罰,而對納稅人的權利則宣傳的比較少。雖然稅務機關在向納稅人宣傳稅法時也會強調“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對“用之于民”部分介紹的卻很概括、籠統,諸如稅收會用于加強市政建設等等,但對于稅收的具體流向諸如國防用多少、教育用多少卻基本不在稅收宣傳的范圍。(3)稅收宣傳內容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納稅人的需求。稅收宣傳的對象有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潛在納稅人;有個人和企業,不同的對象由于涉稅范圍不同所需的信息也不同,并且由于對象的知識結構不同,對稅收信息的深度要求不同。如對普通群眾可以進行掃盲宣傳,而對于大型企業的財務人員以及稅務中介機構等則要求更深層次的宣傳教育。每年的稅收宣傳月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是上級下達給基層稅務機關的,這就限制了稅收宣傳的范圍,并且由于沒有采取普遍的民調,這些主題往往過于主觀,沒有考慮到納稅人需要什么,想得到哪方面的知識,因此從結果上來說并沒有滿足納稅人的需求。(4)稅收宣傳的力度、頻率不夠。雖然各稅務機關每年都會深入基層、企業、群眾中進行稅務宣傳,但這些宣傳活動大多數集中在每年四月份的稅收宣傳月中,其他月份的宣傳卻少之又少,雖然網絡、電視、報紙等宣傳全年都會及時發布最新政策法規,但是具體到政策的深入解讀還是離不開稅務人員的現場講解。
二、做好稅收宣傳工作的對策
傳統的征稅行為強調稅務機關征稅的權利而忽視了納稅人應享有的基本權利,現實中也造成征納雙方地位不平等的現象。因此很多學者認為應該讓當局者重新重視納稅人的權利,使征納雙方在現實中實現地位平等。(1)要轉變稅務人員的觀念、重視納稅人的想法。龐鳳喜(2002)從研究公共財政的角度出發,指出“政府支出——政府征稅——公民納稅的整個過程,其實是一個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交換過程。”因此她認為“稅收公平首先是就政府與納稅人之間而言的,其次才是納稅人之間的公平問題”。因此稅務人員在進行稅收宣傳時不僅要對納稅人一視同仁,而且要意識到納稅人與自己地位平等,要尊重納稅人。潘偉景(2003)認為在構建納稅服務體系時應首先認識執法與服務的關系,廣大稅務人員應樹立起“執法也是服務,管理就是服務”的觀念,自覺當好人民的公仆。劉鳳江(2006)也認為稅務機關管理的對象是稅而不是人,并且應該認識到納稅人是稅務機關服務的對象,為人民服務是政府部門應有的責任與義務。因此在進行稅收宣傳時,稅務人員應扮好人民公仆的角色,樹立服務理念。雖然“取之于民”平常宣傳的比較多,但納稅人特別是個人消費者對于自己到底繳了多少稅不清楚,原因在于稅務機關宣傳的重點放在提高納稅人稅收遵從度,積極繳稅,從而使稅務機關完成稅收任務,而那些已經由商家代扣代繳的價內稅,由于并不影響征收任務,因此也不是宣傳的重點。我自己有在澳大利亞交流學習了一年,給我的感受是稅收宣傳無處不在,小到在超市購買日常用品的小票上都印有具體的稅款(一般只有GST),但是就是這一小點時刻提醒人們自己已經向政府納稅了,不像中國其實很多人都是納稅人,但是由于稅務宣傳工作不到位,使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實際已經納稅了。究其原因也是因為政府忽視納稅人應有的權利,不僅僅是要知道稅款花到何處,還要被告知哪些收入在無形中變成了稅款。澳洲稅務機關的網站上有一個很貼心的服務,就是在對政策解讀的網頁上有一個小小的調查問卷,讓納稅人選擇此解讀是否對納稅人有幫助,這是從納稅人角度考慮問題的直接表現,也正是因為這項調查問卷,為以后的宣傳內容與方法提供了方針,有利于提高稅收宣傳的質量。然而我國政府網上基本上只有條例、解析的發布,根本無視對閱讀者是否有用,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種宣傳只重形式不重質量。因此建議稅務機關在開展稅收宣傳時,注重傾聽群眾的心聲,宣傳對群眾有益的,宣傳群眾感興趣的,宣傳的內容要讓群眾看得明白。(2)加大對“用之于民”的宣傳力度。只有當納稅人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稅款用于何處,才會讓納稅人覺得交稅交得值,才會使“用之于民”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讓納稅人實實在在接受的理念。在宣傳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上美國的做法是值得借鑒的。吳建華(2009)提到美國的納稅宣傳工作很到位,特別是“年末紐約市政廳都要給每個納稅人一本新臺歷,上面是紐約市前一財政年度的稅收收入和支出說明。”然而我國的現實是稅務機關與財政部門分離,稅務機關并沒有財政支出的詳細說明,但是我們可以考慮在稅收宣傳時引導納稅人登陸財政部門的網站查詢財政收支的具體狀況,維護納稅人的權益,同時也可以考慮與財政部門合作,建立相應的網站鏈接,方便納稅人查詢。(3)加大稅收宣傳的力度和頻率。雖然網絡、電視、報紙等宣傳全年都會及時發布最新政策法規,但是信息的接收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方式,只有那些納稅意識高,對稅收比較關心的群眾才會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主動了解稅收信息,而那些納稅意識薄弱,不關心稅收政策的群眾,只有通過稅務人員主動上門服務,才能達到稅法全民普及的目的。同時由于我國稅收政策的復雜性與專業性,對稅收政策的深入解讀還是離不開稅務人員有針對性的現場講解。但是我國稅務機關定期開展的到群眾去的稅收宣傳大多只集中在每年的稅收宣傳月,其他月份的宣傳活動相對較少,因此應增加稅收宣傳的頻率,每年定期舉辦多次宣傳活動,保證政策能及時準確的傳達給納稅人。具體到方法上,應定期向企業人員開展專業性的講座,同時稅務人員也應深入社區,將稅法知識宣傳到每家每戶。因為是這種面對面的宣傳,所以稅務人員也能在與群眾的交流中了解群眾的需求,加強稅務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4)調動社會力量宣傳,特別是稅務服務機構。現階段在調動社會力量宣傳上較以往來說有了一定的進步,新聞媒體、地方政府都對稅法有了一定的宣傳,高中政治教材上也有對稅法性質、理念的簡單介紹。但是稅務服務機構的宣傳力度不夠,這些機構的組成人員往往是稅務方面的專家,他們對稅法的理解也許要高于有些稅務干部,因此有他們的宣傳配合,會讓晦澀難懂的稅收條例讓更多的人理解;同時由于這些服務機構獨立于稅務機關,是征納雙發以外的第三方,與納稅人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這樣他們宣傳的稅法也更利于納稅人接受。
綜上所述,稅收宣傳的最終目的是保護納稅人的切身利益,我國稅收宣傳近幾年在制度建設方面的成就是不可否認的,但實施的效果還是差強人意,主要原因在于忽視納稅人的權益,不從納稅人的角度考慮宣傳的內容與方法。因此我國政府應改變觀念,真正樹立起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想群眾之所想,宣傳一些實在的東西,要將宣傳納入到稅收工作的各個環節,加大宣傳的力度與頻率,同時也要事后評估宣傳效果,不能制度先進了,實效卻沒跟進。
參 考 文 獻
[1]龐鳳喜.我國納稅人權力問題研究[J].稅務研究.2002(3):68~71
[2]潘偉景.納稅服務是建設現代征管體系的必然選擇[J].稅務研究.2003(11):47~48
[3]席菊青,李林.維護納稅人權益:還有很多事要做[J].中國稅務報.2006-04-14(5)
[4]吳建華.美國稅務機關是如何為納稅人服務的[J].財會信報.2009-12-21(7)
[5]聶啟金.淺談如何做好稅收宣傳工作[J].中國稅網.200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