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警察類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和特殊性,探求新時期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創新對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系統地深入分析學生管理工作的特點、面臨的問題,以和諧校園文化建設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關鍵詞】警察類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創新;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一、當前警察類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工作的現狀
(1)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使高校校園充滿各種各樣的困惑。(2)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傳遞速度更加快捷,信息量空前增大,警校大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3)隨著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招生規模的擴大,就業形勢卻日趨嚴峻。(4)現有的素質教育工作體系不完善帶來新的挑戰。
二、新時期警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創新的方法
我認為在教育的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讓他們產生認同感、歸屬感。(1)突出素質教育的核心。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政治素質是教育核心。警察類高職院校培養的是符合政法事業需要的合格的預備警官,即使很多學生畢業后無法從事政法事業,但政治是否合格應當是作為我們評價人才是否合格的第一要素。政治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體現在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和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等方面的素質;二是體現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修養和道德境界高低,對人民、國家、集體能否獻身等方面的素質。這兩方面的內容構成了對學生進行政治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而在進行政治素質培養的時候,抽象說教的形式無疑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以藝術教育為媒介進行政治素質培養,將政治素質培養中的說理進行優勢移植,使抽象道理硬性的灌輸被蘊涵著深厚情感的人性化教育手段所代替,從而有效地喚起學生的認同感,收到的效果必然增強。(2)找準素質教育的載體。素質教育必須依附于一定的載體,才能發揮其作用。警校大學生的健康體魄和良好的心理正是進行素質教育的載體。警校大學生的身心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對其他素質的養成有著明顯的影響,對他們今后進入工作崗位是否能夠勝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培養學生不僅具有過硬的業務本領,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具有合格、健康以及較為抗壓的生理和心理素質。在這些問題上,必要的軍事訓練不可缺少。(3)打牢素質教育的基礎。素質教育的基礎是文化和專業技能的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包含著廣泛的知識內容。其主要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識,藝術的基本修養,國內外優秀文化成果等。在實施文化素質教育時,應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育。對理工科學生應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的教育,對文科學生應加強自然科學知識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警察類高職院校專業技能素質教育包括警察的基本禮儀、刑偵技偵技術、溝通技巧等等,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必不可少的知識儲備。(4)明確素質教育的目標。警察類高職院校大學生具備了良好的政治素質、身心素質、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素質之后,并不代表他們已經是一個合格的人才。是否能夠與社會和諧相處,與他人和諧相處,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丑,樹立勤儉自強、自尊自愛的思想,抵制奢侈浪費、貪圖享樂的思想,積極投身和諧社會的建設,做一個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人才是我們衡量素質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而這也正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的目標。學生社團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警察類院校中,依托學生社團進行素質教育更是培養學生團隊作戰不可或缺的平臺。同時社團的學習訓練使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獨立自主地組織、參與、推進社團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健康的警察文化心理,校園內形成了生氣勃勃的警察文化氛圍,從而構建和諧校園。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何持久地發揮素質教育工作的作用,如何體現素質教育工作與時俱進的精神等,這些都是有待于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問題。素質教育是“慢活”、“細活”,來不得任何急躁,也不能滿足于一時的成效而裹步不前、沾沾自喜,要反復抓、抓反復,要時時抓、而不是抓一時,要事事抓,而不是抓一事,從而不斷地鞏固素質教育的成果。
參 考 文 獻
[1]陳立思主編.現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王玄武,駱郁廷主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較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3]佘楊.淺論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企業導報.2010(6)
[4]張孝宜主編.新世紀高校政治理論教育途徑與方法探索[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5]朱海風,王彥斌主編.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M].北京:北京出版社
[6]蔣篤運主編.德育系統論[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