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業中很多同學表現出浮躁的心理,如不做客觀自我分析和定位,亂投簡歷、不斷跳槽、稍微遭遇不順怨聲載道、急功近利等。本文闡述了浮躁的界定、就業浮躁的表現,分析了浮躁產生的原因,并重點探索克服就業浮躁和受挫心理的辦法。
【關鍵詞】就業;浮躁心理;受挫心理;心理調整
一、浮躁的界定及就業浮躁表現
“浮躁”是指不踏實、急于求成的現實體現和內心焦躁不安的心理體驗的綜合。浮躁是一種沖動性、情緒性、盲動性相交織的病態社會心理,它與艱苦創業、腳踏實地、勵精圖治、公平競爭是相對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對組織、國家及整個社會的正常運作極為有害,必須予以糾正。就業中“浮躁”的表現有:心浮氣躁,朝三暮四,淺嘗輒止;自尋煩惱,喜怒無常;焦慮不安,患得患失;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既要魚也要熊掌;這山望著那山高,靜不下心來,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從來不肯為一件事傾盡全力,等等。比如也沒有客觀分析自己的定位,急亂地到各個人才市場亂投簡歷;只要公司錄用自己,不作思考規劃就接受,干不了幾天就跳槽,有的學生在臨畢業的3、4個月連跳10多家公司;看其他同學的工資比自己高些就心理不平衡,不能腳踏實地地作長遠規劃和努力等等。
二、浮躁產生的原因
1.從社會方面講,主要是社會變革,對原有結構、制度的沖擊太大。伴隨著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利益與結構的大調整,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在社會結構中重新定位的問題,于是,心神不寧,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社會心態。
2.從個人主觀方面來看,個人間的攀比和急功近利是產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通過攀比,對社會生存環境不適應,對自己生存狀態不滿意,又特別地急功近利,于是過火的欲望油然而生,因而使人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冒險,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三、克服浮躁,腳踏實地
(1)付出不要馬上索取回報,急于索取的心態往往會使自己走向反面。有時候,越是急于索取,越是不能得到。你在職場中付出了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你覺得自己比別人勝一著、高一籌,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然而,回報卻總是姍姍來遲,甚至有時候壓根兒就不給你相應的回報。堅毅地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懈努力,是在為自己最終的成功作鋪墊。(2)不要視職場為坦途。缺乏迎接挫折和艱辛的心理準備,常會令你無法忍受、不戰而敗。職場如同戰場,處處充滿競爭。步人職場后,必然會遇到諸如人際關系的干擾、事業發展的障礙及晉升無望甚至有屈辱感等挫折。一句話,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而如果缺乏迎接挫折的心理準備,就會無法忍受而作出錯誤的選擇,最終敗下陣來。(3)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把自己看得太高,就會使你喪失對自己的客觀估計和正確評價,這樣就會導致你從高處摔下來。因此,人在職場,對自己要有個正確的心理定位,即使你很優秀,也不可翹尾巴,任何事情都不是非你莫屬,地球離了你還照樣轉。(4)時時通過自省認清自我,浮躁就是給自己的一切清零。而自省和忍耐卻常常給人帶來機遇。(5)要有務實精神。務實就是“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是開拓的基礎。沒有務實精神,開拓只是花拳繡腿,這個道理是人人應弄懂的。(6)遇事善于思考。考慮問題應從現實出發,不能跟著感覺走,看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切實做一個實在的人。
四、受挫后的心理調整
(1)合理宣泄法即當自己處于焦慮、抑郁等消極狀態時,不能一味壓抑,受挫后如果失望焦慮的情緒封鎖在心里,會凝聚成一種失控力,它可能摧毀肌體的正常機能,導致體內毒素滋生。而應將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傾訴,或者大哭一場。也可以參加一些運動,如戶外活動等,但是一定注意宣泄要適度,沒有破壞性,不要殃及池魚。(2)有時受挫后難于找到適當的傾訴對象以訴衷腸,便需要自己設法平衡心理。優勢比較法要求去想那些比自己受挫更大、困難更多、處境更差的人。通過比較,將自己的失控情緒逐步轉化為平心靜氣。其次尋找分析自己沒有受挫感的方面,即找出自己的優勢點,強化優勢感,從而擴張挫折承受力。具體可以采用“酸葡萄”和“甜檸檬”心理。(3)修訂目標法,挫折干擾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毀滅了自己原有的目標,重新尋找一個方向,確立一個新的目標,這就是目標法。新目標一旦確立,猶如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人就會生出調節和支配自己新行動的信念和意志力,從而排除挫折干擾,去努力進行達到目標的行動。(4)理性情緒法。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麗斯創立的合理—情緒療法認為:情緒的困擾并不一定由誘發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于經歷者對事件的非理性解釋和評價引起。比如有的大學生在擇業中受到了挫折,便怨天尤人,原因是他原本認為擇業應該是順利和理想的。正因為這樣的心理定勢,才導致了不良情緒的產生。(5)自我激勵法。如果學習工作中出現膽怯、信心不足等現象,可以通過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自我激勵進行調節,增強自信心。例如運用內部語言或書面語言調節情緒,在心里默念:“過去不等于未來”,“沒有失敗,只有暫未成功”,“我要盡我最大的努力”,“我一定能成功”等語句,對消除怯懦、走出自卑有一定的積極心理暗示作用。(6)自我轉化法。有時候不良情緒是不易控制的。這時可以采取迂回的辦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中去。比如進行一種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參加一些有興趣的活動,利用假日郊游,接受大自然的熏陶等等,使自己沒有時間和可能沉浸在不良的情緒中,以求得心理平衡和自我保護。(7)參加活動法。參加集體活動和體育運動,不僅有強身健體之作用,而且有陶冶情操,調試心理之功效,還能在與人交往中增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多參加集體活動和體育運動有利于健康,當然也有利于擺脫抑郁的心情。(8)松弛訓練法。學習在心理上和軀體上的放松方法,常常用肌肉松弛訓練和意念放松訓練來練習??梢詭椭箲]、恐懼、緊張、失眠等癥狀。(9)努力擴展自己的內職業生涯。如果用一棵樹來比喻內外職業生涯,樹干、樹冠、樹葉、果實等就像外職業生涯,它一般顯而易見,誰都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之樹茁壯挺拔、碩果累累,但這樣一顆參天大樹不是憑空長成的,地下的龐大根系給了它強有力的支撐,它汲取并輸送著大樹所需要的營養。對自然界中的植物研究發現,環境越是惡劣,土壤越是貧瘠,越是需要更龐大的根系。在肥沃的土壤中,樹根與樹冠的比例約1:1;在貧瘠的環境中,樹根與樹冠的比例可達到3:1;在沙漠地帶,樹根與樹冠的比例會達到5:1,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大自然的智慧,它給我們的啟示足夠我們深思的了。
參 考 文 獻
[1]廖秋根,王茶生.關于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浮躁心理的思考.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3)
[2]尚久悅,王宏德主編.職業情商與心理素質.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9)
[3]車超.關于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關系研究的探討[J].企業導報.2010(6)
[4]董朝宗.大學生浮躁心理探析.中國成人教育..2007(2)
[5]董曉華,王巖.高職生的就業浮躁心理分析與指導.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