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認識起決定作用,而認識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是從認識到實踐再從實踐到認識的循環往復的過程。本文將從我們的實踐這一過程,對認識與實踐的一些領悟。
【關鍵詞】認識;實踐;關系
對于學習,我們單單只是理論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陸游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用理論聯系實際,以實踐來檢驗一切,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實踐,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認識運動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等這些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一、實踐對認識的作用
(1)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有了某種需求,人們才會想去改變,才有可能產生新的認識。正如恩格斯所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在古代,為了適應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確定季節、了解氣候以及后來航海的需要,產生了天文學;在近代,有了生產實踐中對新動力的需要,所以出現了蒸汽機;在現代,人類對知識、信息的需求不斷增長,網絡適時的產生。而在我們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就說我們團隊這次的課外實踐,我們是在實際生活中了解到,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騰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和新房代舊屋的更替導致農村不同程度的土地和房屋閑置現象,嚴重制約新農村的建設。而沙縣由于大量勞動力外出做小吃務工等該現象尤為突出,才有了我們關于這一認識的實踐經歷,其中有我們的相關認識和見解。(2)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認識的深化和發展需要實踐活動為其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手段,否則一切只是空談。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型的社會,我們學習、生活的實踐中,同樣也需要一些高端科技來豐富我們的認識。在我們開展調查研究過程中,我們查閱了相關文獻了解了以往的開發典例、論文的書寫方法,借助了網絡這個高端科技產品查找閑置地的最新咨詢及政府相關政策,并通過實地走訪過這個最直接的實踐活動,進一步了解沙縣閑置地的現狀、成因等情況,形成較為切實的認識,從而分析探討其開發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結合當地已開發的實例,提出我們認為可行的開發模式以實現當地閑置地較有效的利用。(3)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只有通過實踐實際的改造和變革對象,才能使對象的真實狀態、屬性、關系、本質和規律得到充分暴露;也只有通過實踐是自己的感覺器官直接地同對象相接觸,才能使對象的各種現象反映到頭腦中來,形成一定的直接經驗,并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你切身經歷、體驗了,你才可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質狀態,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地去尋求解決方案,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產生對社會新的認識,豐富前人的認識成果。起初,我們對于農村閑置地的開發與利用的認識僅僅停留于很表面的一些東西,而經過這次五一,我們踏上了風雨沙縣路,大家一起走過了沙縣,進行實踐調研,我們對于農村閑置地有了更深的認識,獲得一些數據來完善論文寫作,使得我們的論文更加有內涵,有所支撐。(4)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人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自己認識的真理性。這一點在我們前往沙縣的實地調查過程中,感受頗深。發現很多東西與你在網上或通過別的途徑獲得的認識是不一樣的,閑置地的流轉局勢并不像官方說的那么理想,一些村民并不了解,相關政策宣傳不是很到位,這也增加了我們調研的難度,但我們也沒因此而退縮,還是獲得一些數據,把自己實際調查到的結果和之前的一些認識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沙縣的實際情況,以便對我們的論文進行修改、充實,使得文章更具現實意義。
二、對認識運動的一些領悟
(1)從實踐到認識。我覺得還是以做學術論文為例,我們首先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獲得對沙縣閑置地現狀的初步認識,這是所謂的感性認識,而接著我們經過理性思考,將得到的數據進行深層次的處理整合、分析比較,進而獲得對這方面的理性認識,這是一個質的飛躍。(2)從認識到實踐。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認識世界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世界,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還需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同樣地,我們通過實踐獲得的理性認識就給我們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導作用,我們分析得到當地發展較好的模式典型,這就為我們之后為當地的發展模式提出建設性建議鋪墊了基礎,以便指導當地閑置地流轉工作更好進行。然而,我們獲得的這些認識及提出的建議,還須通過當地去實踐才能檢驗它們是否有用。
以上是我從課外實踐調查中,對于實踐與認識的一些小體會。在這次學習和實踐中,我們更深刻懂得知行合一,用知指導行,以行深化知,以行修正知。我們在辛苦中感受甜蜜,在疲倦中領悟激情,在質疑中歷練真理,在爭論中辨明方向,在學習與思考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力量,更在知行路上收獲著一路的芬芳。
參 考 文 獻
[1]胡衛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