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武漢電信交互電視(iTV)系統的組成以及部署。文章首先分析了iTV系統的網絡結構,然后結合湖北城域網現網環境,分析了武漢電信在部署iTV系統時采用的結合端到端QoS保證和二層QoS相結合的方式。文章還分析了武漢電信在推廣iTV服務時采用的套餐以及用戶數的增長,并分析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針對武漢電信iTV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iTV;QoS;市場策略
一、交互式電視系統簡介
交互式電視iTV系統,是隨著當前寬帶多媒體通信、分布式計算技術、數據存儲技術、用戶接入網技術的發展而引入的新生事物,其主要應用一般為人們所俗稱的視頻點播。iTV系統由用戶終端設備、視頻服務器、網絡與服務管理控制設備、用戶接入網以及傳輸交換網組成。其基本功能包括導航和互操作,商務和存儲內容管理,意外事件處理,廣告插入,控制對話,民意測驗,操作與維護,節目內容介紹,IPR、安全、接入控制,互操作性,外部接口等。iTV系統利用傳輸交換網和用戶接入網向用戶提供視頻和數據服務。在視頻服務放包括VOD、NVOD、KOD、EOD、MOD等,并可以開放游戲、家庭購物、家庭教育、桌面會議、CATV、HDTV等業務;數據服務包括Internet接入、信息服務等。
二、武漢電信交互式(iTV)系統組成
整個系統由內容運營平臺、業務支撐平臺、中心節點、邊緣節點和終端節點五個部分組成。其中:(1)內容運營平臺包括
EPG發布、內容發布、數字版權管理、業務確認、內容計費等。內容運營平臺主要負責為用戶提供iTV內容服務,也就是節目信息來源。(2)業務支撐平臺主要包括EGP管理、內容存儲與分發、實時節目源、機頂盒管理、網絡管理、iTV用戶認證授權、iTV用戶計費幾個部分。業務支撐平臺是整個iTV運營的關鍵部分。為用戶提供服務、計費、管理等內容。(3)中心節點主要包括內容管理系統、內容調度系統、媒體服務器、運營管理系統幾個部分。主要負責內容管理、調度以及媒體服務功能。(4)邊緣節點主要包括內容發布系統、媒體服務器、分布式EPG等。邊緣節點構建于用戶小區或者小區邊緣,主要為緩解中心節點流量壓力,多采用分布式構建方法。保證用戶體驗的同時降低服務器負荷。(5)終端節點主要為用戶接入終端。
iTV服務的一個關鍵是滿足用戶的服務質量要求。對于單用戶或者用戶較少的情況,以現有的網絡環境能夠支撐。但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用戶服務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因此需要對現有的網絡結構以及部署做調整和優化。現有網絡中,針對用戶的QoS保證主要由兩種方式:端到端的QoS和二層QoS標記方式,這兩種方式各有優勢和不足。
1.端到端QoS保證。主要涉及的設備包括:城域網核心路由器、BRAS、匯聚交換機、接入層控制。其中:(1)在城域網入口處對進城域網的ITV流量標記ip precedence 5,非ITV流量默認為ip precedence 0,這樣整個城域網中只存在0和5兩種IP優先級的流量;(2)在BRAS上對標記為ip precedence 5流量進行三層DSCP 40轉二層802.1p 5的標記映射,轉發給匯聚交換機;(3)在匯聚交換機的下行端口發生擁塞時,匯聚交換機會將標記為802.1p優先級5流量,映射到PQ隊列,進行優先保障;(4)同時匯聚交換機對802.1p優先級5的標記透傳給DSLAM和FTTx;(5)DSLAM和FTTx將標記為802.1p優先級5的流量映射到PQ隊列,進行優先保障。這樣在整個城域網內有上而下,對iTV流量實現端到端的全程QoS保障。
2.二層QoS保證。相對端到端QoS部署策略,二層QoS涉及的設備相對較少,只涉及匯聚交換機、接入層設備,在匯聚交換機上針對目的MAC地址進行流量的區分,對目的MAC在機頂盒MAC地址段內的流量強制標記二次802.1p優先級5,對目的MAC不在以上提供的地址段內的流量不做標記。(1)在匯聚交換機的下行端口發生擁塞時,匯聚交換機會將標記為802.1p優先級5流量,映射到PQ隊列,進行優先保障;(2)同時匯聚交換機對802.1p優先級5的標記透傳給DSLAM和FTTx;(3)DSLAM和FTTx將標記為802.1p優先級5的流量映射到PQ隊列,進行優先保障。
表1 兩種不同方式的優缺點
針對此問題,結合整個湖北城域網現網環境,武漢電信itv系統主要采用端到端QoS和二層QoS標記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對流量和優先級標記和有限保障。結合實際情況,武漢電信采用雙層混合的結構體系:(1)二層QoS標記主要為標記PVLAN,涉及的匯聚層交換機主要包括(S8508、7806、9306)。其設計思路主要是在匯聚交換機全局出方向或出端口出方向,針對目的MAC為機頂盒MAC地址段的流量強制標記802.1P優先級5的標記,該標記只被標記到PVLAN上。見上圖黃色注釋框部分。(2)端到端QoS標記主要為標記CVLAN,涉及的設備主要包括城域網核心路由器、SR、BRAS、匯聚交換機等。其設計思路主要有:第一,城域網核心路由器上針對進入城域網的流量標記三層的IP優先級5;第二,SR上針對個點播平臺進入城域網的流量標記三層IP優先級5;第三,BRAS將三層的IP優先級轉換為二層的802.1P的優先級,該標記被轉換到CVLAN上;第四,匯聚交換機信任并透傳BRAS傳遞過來的CVLAN上的優先級標記。
三、武漢電信iTV系統市場策略及效果分析
武漢電信自2010年推出iTV服務以來,主要采用的收費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1.純ITV資費方式:75元/月,促銷政策35元/月,400元/年。對于包月用戶,需要自購機頂盒,但贈送寬帶設備。對于包年用戶,預存年費并簽約2年,贈送寬帶設備及ITV設備。
2.寬帶捆綁方式:用戶可以選擇“我的e家”e8、e9套餐,同時安裝寬帶和ITV。具體如表2:
表2
3.加裝包方式:已有寬帶用戶,也可以直接選擇加裝包,每月30元,直接加裝ITV,具體如表3:
表3
以上方式為用戶提供了靈活的選擇。尤其是在武漢電信大力推進寬帶提速的時期,用戶選擇捆綁寬帶的方式更方便。
武漢電信自推出ITV服務以來,至2012年總計發展了近23萬用戶,下圖為武漢電信iTV用戶數量的統計: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自從推出iTV服務以來,用戶數在2010年3季度用戶增速已近100%。尤其是在新增E9套餐以后,用戶數量增加了約200%。從此數據中我們還可以看出,iTV服務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并且新開通的iTV用戶更多愿意與寬帶進行捆綁。隨著寬帶提速以及寬帶費用的降低,iTV用戶的數量必將得到極大的提升。但同時也需要考慮的問題是,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加,用戶體驗將下降,2011年ITV用戶數增幅的波動也說明了這點,因此,對于iTV運營支撐系統的優化和部署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從客戶服務部門的統計來看,iTV的投訴更多的集中在寬帶與TV帶寬沖突。單一使用寬帶和單一使用iTV均能提供較好的服務體驗,但同時使用寬帶和iTV時,會造成服務質量的下降。對于此問題,需要技術部門進一步的對iTV邊緣系統進行優化,使得iTV容量進一步的提升。
四、結論
本文分析了武漢電信iTV系統的總體架構以及為用戶提供QoS保證的系統架構圖。根據iTV系統的特點,武漢電信采用了端到端QoS保證和二層QoS保證相結合的部署方案。此方案充分的考慮了湖北電信城域網的特點。此外,文章還分析了自武漢電信開通iTV服務以來用戶數量的增長以及存在的問題,并對進一步的擴展市場和提高服務質量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參 考 文 獻
[1]常彥玲.三網合一”技術的發展和研究[C].2008信息通信網技術業務發展研討會
[2]趙斌.國際IPTV發展態勢以及國內發展之癥結[C].第十屆全國有線電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3]Timothy O’Brien.互動電視(Interactive TV)——多媒體的新機遇[C].2001國際有線電視技術研討會
[4]李亞斌.廣東省寬帶多媒體通信交互式電視(ITV)系統[J]
[5]馬珺.IPTV在電信網中的應用[J].嘗試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1)
[6]孔繁東.IPTV業務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7]葉豐.IPTV承載網絡方案研究[D].中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