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創新是企業快速發展和進步的直接動力,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特別對于我國中小企業而言,存在著資金、企業規模等方面的劣勢,增強創新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關鍵詞】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創新發展
一、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歷程
(1)創新起步階段。該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模式以模仿創新為主,甚至于很多項目,很多企業的技術創新是成套的引入國外已經落后的技術。在傳統地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生產資料完全由國家集體所有,在國有大型企業飛速發展的同時,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極小,技術創新在特殊的環境中也失去了動力,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幾乎完成依賴于進口。(2)探索階段。改革開放后至20世紀末。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市場經濟之門,也開啟了中國企業家的技術創新之門。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在這個階段,中小企業開始了新式的創新之路,吸入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中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理念也開始形成。(3)飛速發展階段。新世紀以來,我國中小企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完善,特別是對于出口的鼓勵,進入到了空前的發展階段。首先,在政策上。國家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優惠政策。在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中明確提出要加強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口號,與此同時,也出臺了相關法律政策,以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另一方面,配套相關稅收減免政策,全面提高針對于中小企業的服務水平,全力支持技術創新。其次,在技術上。我國小企業在世界市場經濟競爭中也深刻認識到創新能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的重要程度,在幾乎大部分產業都普遍存在著同質競爭的情況下,自主創新是提高企業產品差異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最直接手段。與此同時,出現了大批的中小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的出現為我們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注入了更為先進的理念。這些企業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技術。
二、金融危機下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狀況
2007年美國次貸金融引起的金融危機在短時間內席卷全球,對世界經濟造成了極大沖擊,對于創新能力薄弱、抗抵抗能力差的我國中小企業更是造成了巨大打擊,更沖擊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的熱情。(1)技術創新資金更加短缺。技術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求企業資金、人力、物力的配合投入。中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一直存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盡管已經充分認識到創新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但迫于企業現狀,難以投入充分資金;另一方面,中國信貸環境也加劇了我國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銀監會統計,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業銀行貸款額超過2.2萬億元,其中約3000億元貸款落實到中小企業,僅占全部商業貸款的15%,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00億元。廣東省的一項調查表明:95%以上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2)技術創新風險增大。技術創新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資金、人才、設備等方面的存在的劣勢,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風險系數更大。金融危機的突然來襲,世界消費市場出現大幅度萎縮,我國中小企業很多是從事對外貿易業務,世界經濟下行風險一直存在,加劇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存難度,很多中小企業只能勉強維持生存,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劇了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的不確定性,技術創新風險增大。
三、加快我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策略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國中小企業必須走出粗放型發展的老路,集中力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能提升本企業核心競爭力。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加大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在中國宏觀創新條件日漸完善的同時,中小企業應不斷完善微觀條件,相互整合,提高創新能力。(1)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加大創新投入力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粗放地大量投入科研基金,在我中國中小企業資金等因素普遍不足的前提下。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力度應該理解為根據本公司實際情況,每年穩定投入利潤的一定大的比例資金到科研方面。與此同時,加大人力、物力、制度等方面對創新的配套投入。(2)完善企業創新體系。企業創新活動的成功與否與本企業創新體系的完善與否有著直接的關系。創新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生態系統,它包括創新動力機制、創新支撐機制、創新激勵機制、創新約束機制等。完善的創新體系能為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動提供完備的企業內部制度支持,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它的創新熱情將決定著技術創新活動的成敗。
參考文獻
[1]馬京奎.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取得新進展[N].中國信息報.2008:3~4
[2]楊栩.我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系統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5)
[3]單小芬.金融風暴下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路[J].生產力研究.2008(2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