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演藝是指依托著名的旅游景區景點,表現地域文化背景、注重體驗性和參與性的形式多樣的主題商業表演活動。本文通過對以《宋城千古情》為代表的旅游演藝活動的興起及其原因進行闡述,并進一步提出其對九江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啟示。
【關鍵詞】《宋城千古情》;旅游演藝;啟示
《宋城千古情》,是杭州宋城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一臺立體全景式大型歌舞,2009年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舞蹈最高獎荷花獎。該劇以源自杭州的歷史文化傳說,分為“良渚之光”,“宋宮宴舞”,“金戈鐵馬”,“美麗的西子、美麗的傳說”和“世界在這里相聚”五部分,融合世界歌舞、雜技藝術于一體,運用了現代高科技手段營造如夢似幻的意境,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推出至今累計演出13000余場,接待觀眾3000萬人次,每年300萬游客爭相觀看,是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場次最多和觀眾接待量最大的劇場演出,被海外媒體譽為與拉斯維加斯“O”秀、法國“紅磨坊”比肩的“世界三大名秀”之一。其每年的票房收入達到2億多元,更可觀的是它直接帶動宋城景區及周邊旅游消費達幾十億元?!端纬乔Ч徘椤烦蔀槁糜闻c文化相結合的典范,樹立了國內發展旅游演藝產業的新標桿。
一、以《宋城千古情》為代表的旅游演藝興起的原因分析
(1)旅游演藝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471564億元,根據年內可比平均匯率計算,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5000美元這一重要關口。按照國際經驗,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旅游需求急劇膨脹;達到2000美元將產生對休閑的多樣化需求和多樣化選擇;達到3000美元,度假需求就會普遍產生;達到5000美元左右時,旅游、文化等產業也會隨著人們需求的增長而出現一個很大的躍進。而旅游演藝事業正是適應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特征的必然產物。(2)旅游演藝的發展順應了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時代潮流。2009年文化部、國家旅游局聯合印發了《文化部、國家旅游局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文化與旅游有天然的聯系,旅游的優勢體現在市場,文化的優勢體現在內涵。2010年7月,文化部、國家旅游局評選出以《宋城千古情》等為代表的35臺旅游演藝項目進入《國家文化旅游重點項目名錄——旅游演出類》第一批名錄。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明確提出“發展壯大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文化產業”。這一系列的文件政策均表明,國家將在未來加大對旅游演藝事業的投入,扶持、壯大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演藝企業,培育一批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藝節目,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對旅游文化的需求。(3)旅游演藝適應了旅游消費需求升級的發展趨勢。旅游演藝的興起,體現了旅游的本質屬性,契合了旅游者享受文化的根本需求。文化是旅游的本質屬性,旅游是文化領略的過程。觀賞好山好水是一個景觀領略、文化領略的過程;而好心情既取決于好山好水,也取決于好的服務,特別是文化服務。旅游演藝就是旅游目的地為游客提供的“文化大餐”,它可以充分滿足游客“到此一游”的文化享受。旅游演藝往往與旅游產品本身捆綁在一起,共同打造品牌效應,使自然山水與人文風情在旅游過程中相得益彰,增加旅游活動的魅力,也使之成為吸引旅游消費“回頭客”的重要因素。(4)旅游演藝是旅游目的地文化與旅游互動發展的良好途徑。旅游極具親和力,它一頭對接文化,一頭對接市場,文化與旅游結合,旅游得到文化包裝,提升了品味;而旅游搭建了文化與市場的橋梁,又繁榮了地方文化——旅游演藝的特殊功能和生命力恰在于此。旅游演藝是起搏器、助推器,它的興起與興盛,恰為旅游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動力。一方面,旅游演藝豐富和優化了旅游產品構成,是旅游文化,包括景觀文化、審美文化和服務文化自然地統一起來,使旅游產品更加具有獨特魅力;以《宋城千古情》為例,它以河姆渡文化、白蛇傳、岳飛抗金等杭州的歷史典故、神話傳說為基點,融合世界歌舞、雜技藝術于一體,運用了全彩激光、瞬息萬變的魔幻燈陣、從天而降的垂簾水幕真切立體感受的江南煙雨、百米旋轉幕布景等現代高科技手段組成跌宕起伏的宏大場面,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意境,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觀眾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千百年前,既愉悅了身心又了解了杭州的古老歷史。(5)旅游演藝的發展延伸了旅游產業鏈,增加了旅游附加值,擴大了旅游消費。考察國內旅游市場的發展現狀,一個景區,一個旅游目的地,其成熟與否就在于它是否具有一條完整的旅游產業鏈,如僅僅依靠不斷上漲的門票支撐旅游經濟的發展顯然是無法持續的,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國內又掀起一輪門票上漲的風潮,引起了旅游者的諸多非議。僅僅依靠單一的門票經濟,永遠都是跛腿的旅游經濟,是不可能持續健康發展的。在這方面,杭州西湖景區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自從2002年開始實行免票政策以來,雖然每年減少門票收入2530萬元,但景區商業網點經營價值提升,不僅可以抵補門票收入損失,而且使景區管理部門增收逾億元,更重要的是免票政策的施行,使旅游者在杭州平均逗留時間延長為2.8天,帶動杭州旅游產業新增經濟效益上百億元。而以《宋城千古情》為代表的旅游演藝活動則順應了杭州延伸旅游產業鏈、擴大旅游消費的發展趨勢。據宋城集團人力資源部黃經理介紹,宋城集團2000年投資6000萬元修建宋城大劇院,打造《宋城千古情》。現在,宋城集團每年只需注入1000萬元到《宋城千古情》,就能產生2億多元的票房收入,其利潤率之高,令業內同行羨慕不已。杭州西湖景區和《宋城千古情》的實踐表明,通過完善旅游市場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增加旅游附加值,擴大了旅游消費,其中旅游演藝則完全可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二、對九江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啟示
(1)明確發展戰略,找準定位。戰略是對長遠和全局的謀劃,是一種定位。缺乏戰略或戰略不清或定位不準,就會導致文化資源開發失去方向。不僅浪費有限的資金資源,而且還會導致稀缺文化資源的破壞。此,要真正樹立“文化旅游產業興九江”的理念,確定九江文化旅游開發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文化旅游產業作為九江經濟的一個“增長極”來下力推進。(2)正視存在的問題,居安思危。據統計,2011年1~8月份,廬山風景名勝區接待游客392.07萬人次,實際購票人數120萬人次,門票收入2.49億,實現旅游總收入近33億元。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成績令人欣喜,但仔細分析后會發現,這里面存在一些結構性的矛盾,比如每位旅游者的人均消費額僅為841元,除去各種門票、旅游觀光車、酒店住宿、餐飲必需的消費外,旅游附加值消費并不明顯。雖然,廬山風景名勝區也通過免票等手段吸引旅游者,但由于旅游產業鏈的不完整,直接制約了旅游附加值效益的提升,也許積極發展旅游演藝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把鑰匙。(3)把延伸旅游產業鏈條,滿足旅游者需求。筆者曾長期從事九江旅游一線工作,深感現在的旅游者已經不僅僅滿足于“白天看廟、晚上睡覺”的被動狀態和單調感覺,以廬山風景名勝區為例,游客到了華燈初上之時,除了到牯嶺鎮上逛逛商店,或者去看看連續播放幾十年而不變的《廬山戀》電影外,便沒有了任何可以選擇的旅游文化節目,只能回賓館休息。不是旅游者沒有文化消費的意愿,而是我們沒有為其提供相應的旅游文化消費的產品,這不能不說是個缺憾。重點發展以旅游演藝為代表的旅游產業鏈條,滿足旅游者日益提高的文化消費需求,成為當務之急。(4)握地方旅游文化本質,整合資源,尋求差異化發展。發展中要找準九江地方文化特色,避免同質競爭,不斷挖掘九江地方文化具有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的亮點,精耕細作,并充分借助平面、立體、網絡、活動等多種媒介,擴大影響,培育品牌。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網站.www.stats.gov.cn
[2]趙樹金.宋城經驗對涿鹿文化旅游產業開發的啟示[J].城鄉建設.2009(4):60~61
[3]江西旅游政務網.www.jxt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