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出版業向數字出版業務的成功轉型,引領了出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內數字出版發展風起云涌,2009年中國數字出版總產值達795億元人民幣,首度超過傳統業務產值。而我國傳統出版社在當前數字出版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國內市場上開展數字出版較多的是IT和互聯網企業,這些企業作為數字技術提供商或整合商,從傳統出版社(包括傳統的紙質期刊社)獲得出版內容資源。而在這種合作過程中,出版社只是通過出售數字版權而獲得很少的收益。我國傳統出版社在當前的數字出版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當務之急是尋找適合于傳統出版社的數字出版盈利模式。
我國當前的數字出版形式包括光盤、專業網站、搜索網站、數據庫、電子書、手機閱讀等。上述的幾種數字出版形式,都有其各自的一些盈利模式:如數字產品的直接銷售、會員制收費、收費閱讀、移動信息服務收費等模式。當然,一種數字出版形式可能同時兼有幾種盈利模式。在當前市場條件下,數字出版市場仍然是以IT和互聯網企業為主,傳統出版機構為輔的局面。以紙質出版物為主的傳統出版社仍然還沒有在數字出版領域找到與自己在出版市場匹配的的位置,也沒有開發出影響較大的數字出版產品出來,更無法談及傳統出版社在數字出版的盈利模式。國外的傳統出版社在數字出版中的盈利模式,值得國內的傳統出版機構學習和借鑒。
一、國外的傳統出版機構在數字出版中的盈利模式
國際上領先的出版商大都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向數字內容服務商轉型。據報道,Elsevier、Springer等機構數字出版的收入已經超過總發行收入的70%。研究和分析國外先進出版商的運作模式,吸收其成功經驗,對我國傳統出版商具有重大借鑒意義。
1.以Elsevier、Springer為代表的數據庫模式。Elsev
ier是全球最大的科學文獻出版商。SD(ScienceDirect)是Elsevier公司的核心產品,是全學科的全文數據庫,集世界領先的經同行評審的科技和醫學信息之大成,得到130多個國家認可,中國有超過200個高校訂購了SD,每月下載量高達250萬篇。SD收錄期刊2500多種,涵蓋24個學科領域,其中SCI收錄刊1375種,EI收錄刊522種,含900多萬篇全文,包括在編文章;收錄圖書2000多種,包括常用參考書、系列叢書、手冊。文獻有HTML和PDF兩種格式,及時獲取在編文章。數據回溯時間長,最早回溯至1823年創刊號,訂購用戶可以看到1995年以來的數據。Springer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它有著150多年發展歷史,以出版學術性出版物而聞名于世,它也是最早將紙本期刊做成電子版發行的出版商。Springer Link系統就是通過www發行的電子全文期刊檢索系統,該系統目前包括490多種期刊的電子全文,其中390多種為英文期刊。根據期刊涉及的學科范圍,LINK將這些電子全文期刊劃分成11個出色的《在線圖書館》,分別是:化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工程學、環境科學、地理學、法學、生命科學、數學、醫學、物理學和天文學。這種形式和我國同方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等經營數據庫的IT企業類似,吸引讀者付費閱讀或者下載來贏利。這種方式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構建包含海量信息的數據庫,從而保證讀者進入后能找到他所想找的文獻資料,進而通過銷售閱讀權或者下載使用權來獲利。國內目前在這方面,傳統出版社走在了IT企業之后。
2.以TaylorFrancis為代表的在線服務模式。TaylorFrancis集團2006年底推出全新電子平臺informa world,該平臺涵蓋1600種電子期刊,22000種電子書、參考工具書及文摘數據庫等,用戶可以在最大范圍內檢索學術信息。另外還有農業百科全書、公共管理與政策百科全書等各領域的百科全書資源。他們為作者提供快捷便利的網絡出版服務,作者可以在網上投稿,看過校樣后即可在網上發表。它的數字產品平臺Informaworld,其特色在于不僅提供海量的信息資源,而且還構建一個平臺,可以為作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讓作者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出版自己的作品。這種模式,國內的盛大文學網等一些專業的網絡文學網站已經在開展,國內外在這方面的盈利模式也相似。國內的傳統出版機構目前少有開展這方面的數字出版業務的。
3.以牛津大學出版社為代表的按需出版模式。牛津大學出版社是一家以出版教育、學術圖書為主的出版社,它的第一步是把以前出版的相關圖書數字化組合成資源庫,并且每季度對資源庫進行更新升級。第二步是出版電子書,將其出版的每本紙質圖書配上電子版,納入到資源庫中。第三步是針對圖書館和個別讀者按需出版。國外這些傳統出版機構在開展上述形式的數字出版時,其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是為單篇文獻或單本圖書進行付費的閱讀和下載,這是最常見也是占比最大的一種盈利模式;第二是(集團客戶)對整體數字出版物資源開展打包購買;第三是利用網站的影響力,對第三方廠商征收網絡廣告費用,從而支撐網站的運營。
二、我國傳統出版社在當前數字出版中盈利模式的思考
我國的專業出版社在探索數字出版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和借鑒國外傳統出版社的成功做法,結合中國的國情及各家出版社的具體現狀,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字出版模式。
1.專業數據庫。數據庫已經是發展比較成熟的模式了,要想發揮數據庫的優勢,海量的內容資源是其基礎。目前鮮有傳統出版社的身影。當然,國內現在規模較大、有影響力的一些數據庫,比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維普資訊、龍源期刊等數據庫提供商都還是集中在期刊資源上,真正建立圖書數據庫的機構還鮮見。雖然海量數據庫的建設傳統出版社落后于IT企業,但在許多專業領域,一些專業出版社有著其獨特的內容資源,構建專業數據庫的空白還有很多,也有其市場需求,傳統出版機構可以在這一領域進行一些嘗試。
2.網絡出版。網絡出版,又稱互聯網出版,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但是,網絡出版在我國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目前還只是在一些網絡文學網站上有嘗試,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是出版物作品的著作權沒有法律上的保證,其出版也沒有法律法規保障,而且目前國家尚無規范可循;另一個是這種出版物的使用面臨諸多問題,尤其對專業學術方面的出版物,可操作性不強。這些問題還有待解決,從而才能使網絡出版在我國的傳統出版社發展壯大。
3.在線服務。在線服務實質為數字出版的一種延伸。在線服務可以向讀者提供信息查詢、培訓等服務。例如,人民郵電出版社依托其行業資源優勢,根據多年積累下來的網絡通信方面的資源,結合通信領域客戶的特殊需求,開發了一系列相關行業網上課程,取得了良好效益。在線教育、培訓可以為擁有稀缺資源的專業出版社帶來可觀的效益收入。其收入有兩方面,一是網上增值服務的直接收入,二是促進紙圖書銷售的間接收入。
現在有多個行業介入數字出版領域,并且各具優勢,而且正互相滲透,競相擴張,傳統出版機構面臨這種在數字出版領域的競爭,只能迎頭趕上而別無選擇。對數字出版的選擇,最重要的是形成成熟完善的盈利模式,給出版機構帶來利潤,產生效益。
參考文獻
[1]聶震宇.出版業發展趨勢與對策初探[J].中國編輯.2008(1)
[2]聶震宇.數字出版:距離成熟還有長路要走[J].出版科學.2009(1)
[3]汪忠.數字出版的商業模式與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出版發展[J].出版發行研究.2008(8):58~63
[4]柳斌杰.數字時代的全球出版走勢[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