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跟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甚遠。對此本文探討了美國、日本和歐盟的物流信息化發展現狀,以及對我國的物流信息化建設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物流信息化;EDI;物流信息技術
物流信息化是指廣泛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分析、控制物流信息和信息流來管理和控制物流、商流和資金流,提高物流運作的自動化程度,達到合理配置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的目的。我國物流信息化建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80年代有較快發,90年代進入普及及應用階段,到目前為止發展迅速,但是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差很遠。因此我們要學習發達國家的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設步伐。
一、美國、日本和歐盟物流信息化發展現狀
(1)美國。美國的物流企業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相結合,建立了發達的物流信息系統。主要做法有:第一,條形碼技術和無線射頻技術被廣泛應用,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和準確性;第二,企業內外的信息傳輸采用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實現訂單錄入、跟蹤和結算等業務的無紙化處理;第三,廣泛采用倉庫管理系統(WMS)和運輸管理系統(TMS)以提高運輸和倉儲效率,降低了供應鏈的物流總成本,提高其競爭力。(2)日本。第一,物流領域以信息技術為核心。日本的物流領域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企業競爭力。第二,日本政府著手物流信息系統的技術升級。日本政府為了確保綜合物流信息化政策得到實施,建立了一套政策推進體制,確保地方政府、物流企業、貨主都能合作實施信息化政策。日本政府推出的政策有:一是物流系統信息化:進出港口都采用EDI實現手續的無紙化;二是物流信息系統的標準化:集裝箱和托盤的信息化整合;三是改善其他信息技術開發慣例。第三,注重物流信息標準化建設。日本實施物流標準化實現了企業間的無紙化溝通,避免了操作失誤,有助于構建暢通高效的供應鏈。(3)歐盟。歐洲各國在物流信息技術方面不僅實現了企業內部標準化,還實現了歐洲市場的標準化。歐盟各國采用了一些協調政策來推進共享化和通用化。具體做法有:第一,對物流設施和裝備制定通用性標準,如車輛承載標準、安全標準、統一托盤標準等;第二,對環境和安全制定強制性標準,如綜合環境責任法等;第三,承認行業協會制定的物流服務行業標準,如物流從業人員資格標準、物流用語標準等。
二、發達國家物流信息化建設對我國的啟示
(1)運用先進的物流信息技術,信息化建設投入較大。美國和日本的物流企業在物流信息化建設方面都投入巨資,打造良好的信息化環境,將EDI、條形碼、GPS、GIS、無線射頻技術等全面應用到物流信息化建設中去。這樣做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使物流企業運作效率大大提高,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出于有利位置。物流企業大都采用了面向客戶的自主開發模式,不但降低成本還滿足了客戶需求。(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為核心。我國企業大都沒有把物流信息化放在戰略高度,往往以滿足企業內部需要為出發點,忽視了客戶服務的建設。我們必須圍繞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為目標,以服務為核心不斷完善物流信息化建設。(3)要將物流信息化應用到物流業務中去。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物流信息化的最大特點是有效地將信息化應用到實際業務中去。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可以提高企業間信息溝通,降低信息化成本。近年來,我國政府和企業對物流信息化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差距還比較大。由于企業缺少可靠的標準化物流軟件,不敢大力投入建設物流信息系統,就存在自主開發起點低和周期長的問題。創造物流信息化環境,推進我國物流信息化的關鍵是將物流信息化應用到物流業務中去。(4)標準化建設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礎。物流活動涉及了鐵路、航空、公路等多種運輸模式,服務于電子、汽車、消費品等眾多行業,因此在文件格式、編碼、資料接口等方面實現標準化才能消除不同企業間的溝通信息障礙。美國行業歇會在條形碼、信息交換接口等方面建立比較實用的標準,物流軟件也融入了格式、流程等行業標準,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環境。我國目前缺乏統一的信息基礎標準,不同信息系統的對接成為制約信息化發展的瓶頸,因此,要加快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步伐必須首先推進統一的物流標準建設。
參考文獻
[1]楊銀良.物流企業構建物流信息化系統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9(10):78~80
[2]宋壘加.美國物流信息化概況(上)[J].射頻世界.2010(6):45~48
[3]王凌峰.日本物流信息化的啟示[J].信息網絡.2010(7):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