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作者根據自己在煤炭企業的工作經驗,結合煤炭企業的實際,就國有煤炭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相關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希望為建立健全煤炭企業內部控制盡自己一份力量。
【關鍵詞】內部控制;問題;方法;建設
一、內控制度在煤炭企業中的現狀
(1)缺少科學的決策機制,抗風險力較弱。經濟市場環境下提高煤炭企業內控的效率和效果,首先需要運用科學的決策機制來評估風險,并強化企業管理安全。眼下,科學決策和風險評估機制不健全,防范風險意識不強是煤炭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甚至部分煤炭企業沒有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抗風險能力很低。(2)缺少健全的內部制衡監督機制,企業組織結構的設置不合理。煤炭企業的經營活動要想順利開展就很有必要合理設置企業組織結構,正確的劃分權限并控制有效。目前,由于權責不清晰、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以及內部監督制衡機制缺失等等問題的存在,造成內部控制不能發揮有效作用。除此以外,內部審計部門在煤炭企業中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其工作重點放在找錯和查賬上面,導致內部控制的監督、審核和評價的職能沒有很好發揮。(3)缺少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一般國有企業的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股東等等多為政府委派,相互間缺少相互監督和制衡。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和股東之間的權責沒有明確劃分,各自的角色未能合理定位,股東會未能根據經濟法相關規定市場要求履行股東職責,經營者也只能根據行政命令的形勢來經營企業,監事會的職能更難以發揮。(4)內部控制有效作用難以發揮的另一方式是與煤炭企業相關的各方利益協調機制不合理。在煤炭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比如:管理者和股東之間,員工與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
二、加強和健全煤炭企業內控制度的方法
(1)營造優良的內控環境,深化對內部控制制度的了解。
COSO報告中寫的是“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控”是內部控制的五要素。企業的架構和紀律在內部環境中有規定,企業經營目標受其影響,內部環境也影響職工內控意識,是企業實施和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治理結構、機構的設置、人力資源、企業文化以及權責分配等是內控環境的主要內容。企業其他內部控制要素的發揮、內控制度的執行和貫徹以及內控目標的實現等等也受內控環境的影響。(2)強化風險控制,樹立風險意識。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勘探不準確和安全事故發生等等是煤炭企業存在的主要風險。伴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煤炭企業不僅產煤,而且已經向電力和高科技產業擴展,隨著規模的擴大,其所面臨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如融資和財務風險隨之而來。因此建立防控風險體系,避免更大的損失是很有必要的。這是因為一旦在煤炭企業發生安全事故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3)成立合理內部機構并明確職責和權限,強化內部審計監管。筆者認為煤炭企業很有必要按照市場規律要求來改變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將以往不合理不規范的內部組織和崗位設置徹底打破,成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并注入新的管理理念,力爭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煤炭企業搭建內控框架應當根據現在內控理論和企業制度,優化企業資源并合理設置組織架構,將內控制度建設進行持續完善。在此重點說的是,加強內部審計也需要煤炭企業重視,因為內審是內控的特殊形式,內審具有較強的獨立性,經過內部審計可以客觀評價內控的有效性。(4)強化外部監督,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煤炭企業股東不僅要對經營者根據合同和計劃目標完成的經營情況監督,還要監督經營者制定目標合同和管理控制制度制定的過程。明確劃分股東和經營管理者的權利和義務,規范董事會的行為,加強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加強股東會和監事會對董事會的監督,以及董事會對經理層的監督,通過建立和健全相關制衡機制,逐步明確和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其次,國家相關部門(安檢局、工商局、稅務局等)應從外部對煤炭企業進行監督,特別是在煤炭企業資源綜合利用和安全管理方面,督促煤炭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總的來說,在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工程中,煤炭企業應當清楚的認識到其不足之處,尤其是防控風險意識不高,控制的力度較小等等。經過借鑒先進企業內控的經驗和技術方法,根據相關法規以及制度的要求,煤炭企業要按照自己實際情況,以科學、高效、簡化為原則來建立內控制度,增強企業防控風險的水平,在確保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的條件下進行日產的生產經營管理,并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促進煤炭企業做好管理轉型和管理創新。
參考文獻
[1]劉向輝.淺析煤炭企業建立內控制度的必要性[J].經濟生活文摘.2011(6)
[2]李棟梁.現代企業管理之我見[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報.2008(9)
[3]胡伯根.淺論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J].企業導報.2010(7)
[4]鄭小萍.對建立和健全內控制度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0(3)
[5]徐金燕.企業建立內控制度的必要性[J].知識經濟.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