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農戶視角,以陜西省蘋果物流現狀為基點,對比分析了陜西省現行的五種蘋果物流模式,并指出陜西省蘋果物流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蘋果物流模式;現狀分析;陜西
一、陜西蘋果物流發展狀況
陜西地處我國大陸腹地,在蘋果生產上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陜西渭河以北的黃土高原地區,被世界公認為蘋果生產最佳適宜區,同時也被中國農業部確定為我國蘋果優勢產業帶的重點建設地區。2003年陜西蘋果被認定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原產地域保護產品。2005年,陜西蘋果加入Origin(歐瑞金)組織,成為世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如今,陜西省以建設綠色果品基地為載體,以提高果品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蘋果產業,使果業已成為農村經濟中效益最好、發展最快、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然而,面對國內外巨大的蘋果市場需求,如何完善蘋果物流體系,進一步尋找解決蘋果銷售困境的途徑,實現蘋果增值、保障農戶的利益。因此,本文從農戶的角度出發,探討了陜西省現行的蘋果物流模式,并指出陜西省蘋果物流存在的問題。
二、陜西蘋果物流模式的比較分析
1.初級階段的蘋果物流模式為“經紀人+農戶”。中介組織在農產品交易過程中發揮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通過強大的中介組織,搜集、整理、傳遞市場信息,才使得市場的集散功能、調節供求的功能得以有效發揮。陜西省蘋果銷售過程中交易主體是經紀人,這些經紀人不僅出身為農民,而且依靠自身力量從事蘋果運輸與儲藏活動,活躍在蘋果銷售領域。當地人稱之為代辦,一般一個村子有1到2個,在蘋果收購季節按照收購商(外地客商、加工企業等)的價格標準將其他農戶的蘋果集中收購到自己家中,然后統一賣給收購商。根據農產品經紀人的概念,本文將這種被當地人稱作“代辦”的農戶認為是具有經紀人的性質。這些土生土長的農民經紀人,常年從事著蘋果生產和銷售工作,不但把蘋果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而且還及時把全國各地的經濟和科技信息反饋回來,從而有力地推動了陜西省蘋果的流通。從市場流通運行層面看,農民經紀人所從事的經紀活動主要體現兩種功能:一種是在生產領域與消費領域之間構筑起流通渠道,解決了農產品的“賣難”問題以及營銷問題;另一種是借助商品網絡,通過市場營銷活動把市場的信息反饋給農戶,并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引導生產要素(生產、技術、資金等)在農村地區進行合理的流動,最終達到優化配置。由此可見,農村經紀人在其中承擔著協調農戶與市場關系及作為信息反饋載體的作用。同時,在農村經紀人與市場的交互作用中,實現了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農村經濟系統內的封閉循環運行,為農戶的生產經營和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避免了由于商品流通體系建設滯后所造成的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產品品質低劣、農民應變能力弱等弊端。
2.“蘋果合作社+農戶”物流模式。我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農民為主要成員,以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為原則,以合作社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圍繞某個專業或產品組織起來,為農戶提供農業生產資料購買,農產品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的經濟和技術組織。在當前搞活農產品流通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成為最基本,也是農民要求最強烈的中介組織,充分顯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發展的前景。通過蘋果合作社這種組織,實現了蘋果生產和銷售環節的有機連接,市場占有率不斷增長。例如延安地區目前已建成延安果業集團,伊天果汁廠等競爭力較強的龍頭企業10家,發展和建立蘋果合作社142個,帶動12萬果農走向增收致富道路。咸陽地區目前蘋果合作社也在蓬勃成長,目前已成立包括蘋果合作社在內的果業合作社144個,各種中介組織1456個,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帶領農業有效參與果業現代化經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蘋果合作社+農戶”物流模式帶動農戶從事專業生產,將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實施一體化經營。其優點是專業合作社充當中介,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為加工企業提供收購、粗加工等服務,改變了加工企業直接面對眾多農戶和難以有效運作的狀況,減少了企業與單個農戶之間進行協商、簽訂經濟合同的交易費用,降低了交易成本。
3.“加工企業+農戶”物流模式。這種物流配送模式是指按照客戶的需求,進行農產品的采購、運輸、加工、配送等業務流程。蘋果加工企業先把分散的農戶生產基地或生產點的農產品現場采購,再將其運輸到公司,經過分級、篩選、分割、分揀、包裝、倉儲、深加工、配貨等環節,最后向多個需求點(如超市、便利店等)進行配送。農業企業或集團憑借其在技術研發、新產品開發、生產與技術、深加工、營銷及商品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形成連接生產者、專業物流提供商、批發交易或零售交易主體及最終消費者的商業物流供應鏈系統。近幾年來隨著陜西省蘋果產業的快速發展,蘋果加工龍頭企業的實力日益壯大,很多大型的蘋果加工企業正成為物流運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陜西省共有17家蘋果加工企業,其中規模比較大的加工企業有陜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華圣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果業公司、陜西昌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恒興果汁飲料有限公司、富安等一批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該模式的優點是:一是能夠保證生產活動的穩定性。如資金技術和生產資料等由公司為農戶提供幫助。解決了農戶資金不足,農業投入較少、技術缺乏,以及擔心賣不出去的問題,同時企業在加工原料的供應上獲得了保證。二是加工企業生產規模擴大,便于降低成本,減少農戶市場風險。三是有利于提高生產者參與市場的能力。單個農戶很難在市場中體現競爭能力,通過公司為主的聯合,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市場競爭,大大提高竟爭能力。
4.專業批發市場模式。其基本形態是以公司制管理的企業為核心,連接生產者、批發交易主體、專業綜合物流提供者、零售交易主體及最終消費者的供應鏈物流系統。以專業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流通渠道與流通體制,在服務功能拓展方面,在原有批發交易、短期存儲、商品集散功能基礎上,進一步擴充職能,建立綜合化的商業物流服務體系,尤其是建立物流信息平臺,采取企業入駐專業批發市場,實行公司化管理的模式,構筑以批發市場經營管理企業為核心的商業物流供應鏈系統,形成連接生產、銷售、流通和消費等環節,集批發交易、倉儲保管、冷凍冷藏、分揀揀選、流通加工、包裝及配送等服務在內的新型市場服務體系。總之,通過積極培育批發市場中的核心企業,建立農產品進入超市的商業物流供應鏈體系。
5.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與需方以外的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業務模式,所提供的這種物流服務是在特定時間段內按照特定的價格向使用者提供的個性化、系列化的服務,如幫助客戶獲取供求信息、相關技術等,很受企業的歡迎。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在蘋果銷售過程中承擔了包裝、裝卸、運輸、配送等物流功能,成為未來陜西省蘋果銷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者。陜西省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很少,規模比較大的只有陜西白水蘋果物流中心。陜西白水蘋果物流中心由陜西昌盛實業集團投資4.2億元建設。該項目占地450畝,主要設施有蘋果交易信息平臺、6萬噸氣調庫、1.8萬平方米蘋果交易營銷中心、6000平方米鮮果加工車間等一整套先進完善的設備及配套的服務功能,成為目前亞洲和全國最大的蘋果物流中心。白水蘋果物流中心集交易、收購、加工、貯藏、配送、銷售、外貿出口于一體,年加工交易白水牌蘋果50萬噸,生產果品包裝箱1億套,蘋果套袋5億只,可實現綜合產值10億元。陜西白水蘋果物流中心利用完備的設施和訓練有素的員工對蘋果產品整個供應鏈進行全面了解,將價格、質量、品質等信息提供給物流需求者。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優點表現在:第一,對傳統的農產品流通進行了整合。將零散的農產品物流資源集中組織起來,進行統一調度。減少了車輛的使用,能源的浪費。第二,第三方物流有較強的信息優勢。第三,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可以利用計算機系統、自動化系統時時掌握農產品物流信息,順利完成農產品的調度,既保存了農產品的價值,又減少了中間環節的浪費和降低了物流成本。第四,第三方物流通過對農產品經營者的整合,可以統籌規劃行業資源,降低物流成本。對比陜西省現行的五種蘋果物流模式,結合陜西蘋果物流現狀,第三方物流是未來的主導模式。
三、陜西蘋果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物流業在很多行業發展很好,確實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但物流的發展與陜西蘋果業的發展中還存在很多矛盾,有待于改善。目前陜西蘋果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如下:
1.物流觀念落后。作為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現代物流已逐漸將生產、消費、流通等經濟活動統合在一起,但物流的觀念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實際中,果農的生產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生產,大多數果農都是在本地區封閉經營,不了解國內市場的變化,更不了解國際市場的供需及變化;大多數農戶都是以生產為中心,水果生產出來后再尋找銷路。缺乏政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水果生產的思路的指導,更沒有屬于果農自己的營銷和信息溝通組織,只能自己面對和進入市場,導致水果集中上市時“果賤傷農”的現象時有發生。
2.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近幾年來,陜西省的交通基礎設施雖有明顯的改善,但在果區,有些農村地區行政村不通車,使果品不能及時運出銷售,降低了果品的保鮮度,價格也上不去。另外農村交通條件較差,關卡收費等問題導致果品物流時間加長,無形中增加了果品物流成本。
3.物流技術運用不足。“新鮮”是農產品的生命和價值所在,蘋果屬于鮮活農產品,特別是含水量較高的蘋果,保險期短,容易腐爛變質,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運輸距離和交易時間,所以,對運輸效率和流通保鮮條件提出更高要求。但是,陜西蘋果目前的運輸設施和運輸技術都相對落后,現代的集裝箱運輸發展不快,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果品運輸主要靠中型卡車,能耗大,容量不足,大多數是敞蓬的卡車,缺少對果品的有效保護。在貯存方面,果農的簡易貯存,分散貯存,甚至是毫無保溫和保濕措施的露天堆放;裝卸搬運方面,機械化水平低,大多靠人工操作。
4.蘋果物流組織積極性差,交易成本高,效率低。雖然全省已經建成各種合作經營組織,但還有很大一部分果品是通過農戶自售,個體商販代理,果品收購公司代銷等交易方式完成,交易成本,市場風險都很大。現在實際中果品物流形式常是“果農—中間商—市場批發商—市場中間商—零售商—銷售商”,蘋果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經歷多個銷售環節,果品隨貨主轉換場所,物流環節多,路線長,多次裝卸搬運和包裝使果品物流損失增加,中間商層層瓜分中間利潤,果農只能獲得有限的農業生產收益,商業利潤大量流失。
參考文獻
[1]尹久龍.農村經濟發展中經紀人的地位和影響[D].吉林大學.2007
[2]新華網陜西頻道.http://www.sn.xinhuanet.com/misc/2008-09/05/
content_14327746.htm
[3]李建勛.鮮銷農產品物流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08
[4]王艷,劉世杰.陜西蘋果物流的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科技信息.2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