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文化的內涵和延伸。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特別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成為當今企業搞好安全生產工作的有效載體和手段。本文就石油企業如何搞好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做了探討。
【關鍵詞】石油企業;安全文化;以人為本
一、石油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
安全文化的概念,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英文是Safety culture,是人類在生產生活的實踐過程中,為保障身心安全健康而創造的一切安全物質財富和安全精神財富的總和。石油企業安全文化的定義和內容可以表述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能源安全生產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以創造一個安全、舒適、高效的人文環境和生產條件為目標,以“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指導,以已有的安全生產經驗為基礎,以被激發出來的員工的內在潛能為動力,以系統工程思想為整合方法,使企業變為一個有扎實安全基礎因而有市場競爭力的實體。這是一項系統工程,由此而積累和創造的安全精神財富和安全物質財富就是石油企業安全文化。
二、石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1)安全文化是科學發展之本,是實現安全生產和安全生存的基礎和靈魂。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弘揚企業精神,塑造企業安全形象,實現企業安全生產的動力。石油企業是國有控股企業,為社會發展提供原動力的基礎性產業。石油企業的安全生產關系國家能源供給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2)我國加入WTO后,國外大型企業直接進入國內市場,國內石油市場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國內石油企業過去的行業壟斷地位將逐步消失,在人才、市場占有率等諸多方面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這些變化要求企業以發展的、競爭的眼光重新審視自己,自覺改變觀念,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并把對安全文化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一個健康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中,確保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
三、石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遵循原則
(1)安全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人的人本觀念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2)安全文化建設必須堅持服務大局。安全文化建設必項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既體現先進性、導向性要求,又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切買推進全局的可一持續發展。(3)安全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重在創新。用發展的觀點、創新的思維對現有的安全文化進行整合、提煉和創新,突出石油特色,使安全文化建設更加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4)安全文化必須堅持重在建設。進一步加強安全文化陣地建設,以安全文化建設帶動和推進員工隊伍安全觀念轉變和安全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與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全局安全績效水平。
四、石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措施
(1)整合安全理念。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首先要整合理念。以“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為指導,企業對員工要長期進行思想、態度、責任、法制、價值觀等方面的宣傳教育,使企業員工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和科學的態度,從根本上提高安全認識、提高安全覺悟,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石油企業各單位把安全文化建設與安全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緊密結合起來,按照安全文化的基本精神,重新審視和修訂原有的規章制度,制定和完善符合現代企業發展要求、符合本單位生產經營實際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術標準、安全操作規程、安全工作職責。在基層單位大力開展以“施工現場標準化、崗位操作標準化、基層管理標準化”為主要內容的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把安全文化的基本觀念融和到各項規章制度當中,將安全管理理念內化為廣大員工的實際行動。(2)強化全員安全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石油企業根據自身實際,全面開展石油企業、所屬單位和三級單位各個層面的安全技術培訓工作。石油企業安全負責人、分管安全副局長、安全副總監由集團公司統一組織培訓;所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領導,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監督、特種作業人員由企業組織,到有相應資質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其他從業人員,由所屬各單位組織培訓和考核,培訓和考核結果要在本單位安全管理部門備案,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分管安全領導,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監督、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要通過開展以“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為主題的和“以安全生產責任制為主”的安全培訓教育,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和素質,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終達到“我會安全”。(3)內化思想,不斷提高全體員工的安全意識。古語講:有心修得百年渡。安全文化是以人的生命安全為最根本目的,以文化人,服務于人。本著從“員工中來,到員工中去”的思想,結合企業各項工作、各種活動,通過多種多樣、生動活潑、潤物無聲的文學、藝術、娛樂活動進行精神貫注、思想教育、心理疏導和科學知識普及,真正把安全要求變成員工的思想認識、政治信念、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行為準則。以典型課堂、以會代訓以及集體學習等方式為載體,切實有效地將安全理念根植于員工心中,做到人人皆知、爛熟于心、條件反射,實現“以認識促自覺,以規矩促規范”,建立時時、處處、事事講安全的“自由王國”。(4)外化為行動,把安全工作設計成企業安全建設中的組合拳。安全文化自古有之,從人類遠古時期的宿命論、被動型,到近代的系統論、經驗型,發展到當今的本質論、預防型,安全文化提升到了“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新境界,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墨菲法則——客觀存在的錯誤,除非及時整改,否則遲早會引發事故;海恩法則——事故背后有隱患,隱患背后有征兆;多米諾骨牌效應——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形成一個不安全系統,人或物或環境某一點的不安全能量釋放,引發整個系統失去平衡而產生事故。這些理論歸結起來就是:“事故有先兆,預防要科學!”在確保安全的系列過程中,外化為行動是至關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過程。小平同志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外化為行動的過程將各類安全理論與實際工作緊密聯系起來,以理論指導實踐,又讓實踐檢驗理論。《安全條例》規定的安全教育與訓練、分析與預測、建設及投入和檢查與整改等,都是安全文化外化于形的具體表現,與此同時,在實施的過程中推動《安全條例》的不斷修訂、完善。設計和打好預防工作組合拳,任何事故都是可防范的。(5)完善管理制度和體系。制度是帶有根本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的,現行制度又都是經驗教訓的總結歸納。安全工作與其他工作一樣,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要及時從自身工作中尋找規律,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在同一個地方反復摔跟頭;要善于借鑒他人的教訓,不能把事故當故事聽,五十步笑一百步;要前瞻性認識問題,超前預測安全風險,把預防工作的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無論是自己的經驗,還是他人的教訓,以及可能出現的狀況,最終都要通過完善規章制度,頒發執行,收到廣泛效果,成為安全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和歸宿。“12·23開縣井噴”事故、“川西北氣礦甲醇廠7·16亡人事故”等一系列慘痛事故時刻提醒著我們:“絕不能把安全制度當作兒戲。”自“12·23開縣井噴”事故發生以來,四川油氣田將每年的12月23日定為警示日,以此提醒每位員工要時刻緊繃“安全”這根弦。如今該警示日已形成制度,牢固扎根在員工腦海之中,極大地提升了員工的安全意識。
石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長久的系統工程,這需要我們深刻認識安全文化建設重要意義,不斷提高安全管理的素質和水平,廣泛發動全企業員工積極參與到安全文化建設中來,深入挖掘來自廣大員工的安全文化資源,全力推進石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梁東海.淺析石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基本路徑[J].科技與企業.2012(5)
[2]王麗雯.淺談石油企業安全文化建設[J].新疆化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