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的培養計劃中,生產實習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文主要介紹了生產實習的目的,地點選擇,方式等問題,并對生產實習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簡要說明,并詳細的探討了提高生產實習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生產實習;實踐教學;探討
一、生產實習的目的
(1)使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已學過的技術基礎理論和部分專業基礎理論,并通過生產實習擴大專業知識面,為后續專業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2)通過獨立觀察、調查研究生產過程,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方法和能力;(3)了解工廠的組織結構、管理方法和產品質量保證體系;(4)通過接觸生產實際,使學生虛心向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學習,培養勞動觀念,增強對機械制造業的感性認識,開闊視野,熱愛自己的專業,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生產實習的地點
生產實習的地點應選擇工藝較先進、產品和零件都具有代表性的機器制造廠。如生產批量較大的汽車廠、發動機廠、拖拉機廠和金屬切削機床制造廠等。條件允許時,可就近參觀1~2個工廠,彌補主要實習地點在實習內容方面的局限性,以擴大知識面,最大限度滿足生產實習的要求。
三、生產實習的方式
(1)聽取報告。實習開始時,請工廠有關人員作全廠情況介紹和安全保密教育報告。使學生了解工廠的任務、生產技術管理系統以及發展概況,懂得生產安全知識。在條件允許時,請工廠技術人員結合深入實習的典型零件向學生做技術性專題報告。報告的內容可以包括:本廠產品的功能、構造、性能及其發展;本廠在機加工工藝規程的編制及工裝夾具、專機設計、制造方面的經驗;新工藝、新技術的采用情況;生產組織和管理方面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2)車間實習。學生在車間實習是生產實習的主要方式,實習的車間主要是機加工車間、裝配車間、工具車間等。實習過程中學生應端正學習態度,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實習小組的作用,做到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在工廠人員和教師的指導下,按時完成實習計劃規定的任務。防止走馬觀花,不求甚解。(3)自學與討論。生產實習前學生對生產實際知識了解較少,專業課內容學得不多,學生有必要將大量感性認識系統化并上升到理論,同時,也有必要運用已學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每個實習階段(或者每天)都應該安排一定時間讓學生自學、討論。(4)參觀。實習開始時,進行全廠參觀,以了解全廠概況。若條件許可,實習期間,也可考慮到其它車間或其它廠進行專業性參觀,目的是了解先進的工藝方法和工藝裝備,以彌補主要實習地點在實習內容上的局限性,擴大學生的知識眼界。
四、實習日記與實習報告
(1)實習日記。所謂實習日記,是指學生在每天的實習過程中所作的記錄。實習期間,每個學生都必須寫實習日記(包括必要的簡圖、數據和說明),記錄當天所完成的工作、收集的資料和實習中的收獲體會,為寫實習報告提供依據或素材。學生應分階段將實習日記交實習指導教師審閱并記錄成績。(2)實習報告。實習報告是對實習日記的整理、歸納和綜合,也是生產實習最終的存檔材料。實習報告分為生產實習概況、典型零件加工工藝分析(包括裝配工藝)、工裝夾具、金屬切削機床、金屬切削刀具、收獲及體會等六個部分內容,要求不但有對現場情況的一般說明,還必須有重點地進行必要的分析、評價或建議等,要求文字工整簡練,文理通順,附圖清晰規范,不得相互抄襲。
五、實習紀律
(1)學生在實習中,要服從指揮,講文明禮貌,搞好廠校關系以及與其它實習院校的關系;(2)嚴格遵守實習所在工廠的紀律和規章制度,自覺維護生產秩序,嚴禁私自開動機床或操作其它設備,愛護企業財產,遵守企業保密制度;(3)嚴格遵守實習作息時間,不遲到、不早退,嚴格外出請假制度,實習期間,無特殊情況,不準請假。
六、生產實習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生產實習的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近些年來大學生越來越多,但是合格的實習企業非常有限,接納的學生數量也非常有限,由于學生并沒有實踐經驗,很多企業的實習基本上是以參觀,聽講座為主,自己動手操作和實踐的機會非常有限,達不到預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實習目的;二是很多一部分學生對生產實習缺乏必要的興趣,很多學生都認為是形式主義沒有實際教學意義,對生產實踐的重要性缺乏認識,沒有認真的投入在實習中去。
七、提高生產實習教學質量的方法和措施
(1)提高認識,明確教學改革思路。進一步對產學研教學觀念進行研究完善,并樹立這種新的觀念。將產學研合作教學的觀念貫穿在高校教學的過程中來,加強對學科基礎教學的教育,突出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在教學中增加實踐的分量,進一步強化特色專業建設,并發展優勢專業。將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實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利用學校學科優勢,不斷的發展專業空間,根據職業需求設立具有明顯行業特點的專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2)全程互動,探索產學研合作教育新模式。堅持校企合作辦學,進一步實行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運用學校和企業雙重的資源,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動手能力的教學,校企合作優勢互補,共同促進高水平人才的培養和生產技術的革新。(3)校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新方案。針對機械行業的新發展、新需求,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教學計劃,制訂了“厚基礎、精專業、重實踐、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方案。低年級學生統一開設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術基礎課程,構建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完備知識結構,以利于學生長遠發展,使學生就業后能迅速勝任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高年級學生主要強化實踐環節和動手能力。(4)加強實習基地建設,采用靈活的實習機制。要想搞好生產實習教學,實習地點的選擇很重要,一個優秀的實習單位能夠讓學生更有學習的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在生產實習中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方法。一般來說大中型的企業能夠給學生提供較好的實習環境,也有利于學生接觸到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最新的管理方式,這對學生的發展及其有利。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實習單位,或是去自己將來的工作單位實習。這種靈活的實習方式一方面可以緩解實習人數多造成的困難;另一方面,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單位或者對自己以后將要從事的工作有幫助的實習單位有利于提高學生實習的積極性。(5)加強實習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實習的指導工作好壞關系到實習效果的優劣,指導教師需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相應的實踐經驗,才能較好地傳授專業知識,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理論和實際問題。因此,對沒有帶過生產實習的教師必須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對實習流程方法等進行講解;另外,定期選派實習教師赴實習企業進行業務培訓,既密切了學校與企業的關系,同時也加強了實習師資隊伍建設,鍛煉了年輕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生產實習改革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要提高生產實習的質量,必須使實習基地、學生、指導教師三者有機的結合,明確實習目的,要讓學生提高對生產實習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提高其積極性,同時指導教師要認識到生產實習是一場高于理論教學的教學過程,必須精心組織、悉心指導,加強管理,不斷總結方法,不斷探索,切實保證逐年提高生產實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姚嘉凌,閔永軍.高校生產實習模式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3)
[2]董事爾,姚安林,張天軍,馬紅艷,張鵬,楊德志,池品珊,李華倫,周紀伏.產、學、研相結合,創建校企共贏的實習基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9)
[3]胡戍方.提高生產實習質量的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