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分析了電工學課程知識點在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中的應用,提出了課程之間的關聯度問題,探討了課程教學中應把握的問題。
【關鍵詞】電工學;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在高職高專學校的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教學課程計劃中,第一學年為基礎課程教學,主要包括高等數學、電工學等,第二學年為專業課程教學,包括通信電纜、電纜工藝學、電力電纜設計原理等。作為職業教學的機電類專業,電工學是一門技術基礎課,其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具備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所必需的電工和電子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以及崗位和職業變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的教學中,學生對待電工學課程學習的認識與態度、方法與技巧方面,會有一些共性問題需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動力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在力量。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了解到,大多數進入高職高專學習的學生認為第一學年的電工學基礎課程,根本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都是一些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考核時死記硬背,及格就行,這種認識決定了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中,不會主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靈活變通的學習策略和方法,而是被動地學習。二是學生對電工學在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的應用了解不足。在筆者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接觸到大部分學生,對于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的研究目標,專業所涉及到的應用領域,未來從事的工作方向都一無所知。作為高職高專層次的教學,基礎課程開設是為學生成為高技能型人才提供基礎知識,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知識儲備,專業課程開設是為學生掌握專業理論及應用技能,為學生的就業提供一技之長。教學實踐表明,電工學的知識點在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中具有很強的實應性,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關注,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二、電工學課程知識點應用分析
電工學課程與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相關聯的知識點主要有:單一參數正弦交流電路、感性負載與電容并聯電路和三相交流電路。
分析一——分析三相交流電路的延展。電工學教材中闡述到在現代電力系統中,從電能的產生,輸送到分配、應用,幾乎全部采用三相正弦交流電路。由三根相線和一根中性線所組成的輸電方式稱為三相四線制,通常在低壓供電系統中采用。只由三根相線所組成的輸電方式稱為三相三相制,通常在高壓輸電采用。知識點在電線電纜制造專業中的電力電纜設計原理課程中有所延展。首先,對于低壓配電系統,設計電線電纜時導體可以采用單芯、二芯、三芯、四芯或五芯的結構,以滿足配電系統運行時相線、中性線等系統要求。其次對于高壓系統,電纜導體一般可采用單芯或三芯結構,以滿足輸電系統運行要求。
分析二——探討功率指標的應用。在電工學教材中對于三相交流電路,不論負載采用星形聯結還是三角形聯結,如果三相為對稱電路,則表明各相負載的有功功率相等,則有P=UIcosΦ,可用于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的電纜結構設計中,用來確定電纜型號規格。例如,當給出條件為三相交流系統,額定電壓64/110kV,溝道中平行敷設,傳輸總功率100MW,要求確定電纜型號規格。首先,根據計算公式,當電纜傳輸總功率達100MW,電纜設計用的導體間額定工頻電壓是110kV,功率損耗因數是0.8,推算出電流656A,根據64/110kV高壓交聯電纜結構,電纜導體截面積系列有240,300,400,500,630,800,1000,
1200,1600(mm2)系列,導體常用材料銅,鋁。根據電纜年最大負載利用小時數及經濟電流密度的關系(表1),考慮電纜適應用于高可靠性場合,確定采用銅導體,標標截面積500mm2。
其次,考慮電纜用于溝道中平行敷設,要求具有優良的防潮性和防水性,確定電纜采用密封性極好皺紋鋁護套及聚乙烯外護套,滿足使用要求。最后確定電纜型號規格是YJLW03—64/100kV 1×500mm2。
三、應把握的問題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對傳授知識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因此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電工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與學生先前的高中階段學習課程有明顯區別。對于新領域的學習,應針對學生先前的知識和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著重培養學生的電工實踐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注重知識點與電線電纜制造技術專業應用相結合,通過知識點在專業中的應用案例,講清楚基礎知識在專業中和今后就業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知識的應用前景。通過實際案例,告訴學生今后工作中,可能會遇到需自己獨立解決的問題,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聯系實踐的學習方式。
2.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作為高職高專的機電類專業教師,要努力成為“雙師型”人才。“雙師型”教師即是講師,又是工程師。即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又掌握實際使用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將基礎課程的知識點與專業課程應用相聯系,將書本理論和專業實際應用經驗相比較,再教會學生模索基礎與實踐的應用關系,體會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感悟,通過教師自身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
3.精心實施課堂設計。教師的備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在即定的教師水平、學生基礎和教材內容的條件下,教師的備課質量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認真備課和善于備課,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條件。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問題。一是熟悉教材,強調基礎。基礎課程開設在第一學年,它為第二學年的專業課程做準備,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理論知識儲備。基礎概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需要牢固掌握的知識點,只有掌握了電阻、電容、電感、功率因數、三相交流電路等基礎概念,才能在電纜電纜制造技術專業課程如通信電纜、電力電纜設計原理等課程中應用自如,才能運用基礎知識推導出的相關計算公式,得出正確結論。二是確定重點,適應教學。針對學生的現狀,根據基礎課程教學的任務,實施教學活動。由于電線電纜制造技術有別于其他電氣產品的制造工藝。它不能用車、鉆、刨、銑等通用機床加工,甚至連現代化的柔性機械加工中心對它的加工亦無能為力。在課程教學中,找出與線纜專業相關的知識點,結合知識點在專業中的應用,摸索出學生易于接受,調動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
4.提倡研討式、啟發式教學。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兩個方面,高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職高專教育的中心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做到兩個轉變,即從傳統的“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從被動地“滿堂灌”轉變到“動手學”,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應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滿足學生的教育原則。基礎知識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奠基工程,課程開設的目標是培養實用型人才,是使每位學生都具備一技之長,立足社會,服務社會。二是滿足學生的發展原則。針對電線電纜制造技術的獨特性,在課程學習中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盡量結合線纜應用實際,多舉知識點的實用案例,避免單純、枯燥的理論講解。充分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實物教學,組織學生完成電工學課程的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實踐教學中引入理論,用實踐知識來檢查理論,讓學生既掌握理論知識,還學會運用它去提高自身的技能。
參考文獻
[1]曹建林.電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譚紹華.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于景豐.電力電纜應用技術問答[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