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闡述了加強信息化條件下高校政治保衛工作的重要意義,分析了高校政治保衛工作的主要特點,探討了當今高校政治保衛工作中遇到的矛盾與問題,提出了信息化條件下加強高校政治保衛工作的對策舉措。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保衛;對策
一、高校政治保衛工作主要特點
(1)意識形態的安全保衛是重點。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發展的主力軍和建設者,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問題,直接關系著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能否長期穩定的問題。當前,由于人們獲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更加廣泛,各種影響政治穩定的不穩定因素增多,一些敵對勢力加大對我大學生在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同化與拉攏;境內外敵對勢力打這“人權”、“維權”的旗子,加大對我西化、分化的力度;一些非法邪教組織仍時有活動,且手段進一步翻新,隱蔽性更強。“三股勢力”和境外宗教對我進行滲透與控制的斗爭日益激烈。這些都給高校政治保衛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2)高校穩定和學生安全管理是基礎。安全穩定壓倒一切,只有安全穩定的環境,才能保證高校教學、科研活動的順利開展。以高校為核心的服務圈的不斷擴大、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高校對外開放辦學的規模越來越大,進一步拓展了大學生與社會的接觸、與他人進行交往的空間與范圍,校園穿梭的人員的成分更加復雜,既給管理帶來了困難,也增加了高校的不穩定、不和諧因素。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治安問題有所增多,由此引起的群體治安全問題一直沒有滅絕。因此,加強高校政治保衛工作,提升學校安全管理水平,確保高校和諧穩定,是推動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3)科研保衛和內部治安防范是關鍵。高校是教學科研的重要機構,聚焦了重要的科研成果,有的甚至是關系國計民生、關系國家安全,這些科研成果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汗水結晶,是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國外敵對勢力一直以來都把搜集國內高校科研成果作為重要情報搜集對象,加以搜集、竊取。同時,高校內部作為科研成果集散地、經費財物集中地,易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重點。
二、高校政治保衛工作遇到的矛盾與問題
(1)國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一刻沒有停止。國內外敵對勢力不斷加大對我國的滲透破壞,特別是想利用高校這個平臺。它們利用互聯網等手段,地下對高校師生進行反動宣傳和煽動,特別是利用一些敏感時期、特殊時段,借機制造事端,煽動師生情緒;還有的利用信息技術宣傳一些極端思想和一些腐朽資產階級思想,蒙蔽不明真相的師生,導致政治保衛工作控制難度不斷增大。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網絡非法傳播錯誤思想和不良信息,給高校政治穩定、校園和諧埋下了不安定隱患。(2)高校生源成分復雜工作難度進一步增大。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市場化水平越來越高,學校的辦學規模日趨擴張,辦學的層次越來越復雜,國際聯合辦學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多。這些導致高校生源的成分日趨復雜,高校服務保障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校內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道德水平千差萬別。學生就學成本不斷增加,加大了學生和家庭的經濟壓力,一些來自困難家庭的學生思想、生活壓力大,增加了不穩定的因素。(3)大學生心理預期受打擊穩定工作難度增加。隨著學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給學生就業心理預期帶來了較大打擊,容易引發畢業生群體性事件。學生由于受學業壓力、就業壓力、婚戀壓力、生活壓力等方面的影響,而易引發心理問題,導致不該發生的事件發生,給高校穩定工作埋下了隱患。
三、信息化條件下加強高校政治保衛工作對策
(1)建立健全高校政治保衛工作機制。各級要把校園穩定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高校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完善高校政治保衛工作機制,比如:政治保衛信息員隊伍管理制度、信息搜集呈報制度、社團監管制度、互聯網管理制度、相關安全部位監督管理制度、學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檢驗制度、校園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理預案等。(2)發揮信息優勢搞好預警防范工作。充分利用網絡等信息平臺,特別是要經常深入到師生當中,培養網絡信息員,及時了解掌握師生的思想動態,對一些不良的思想苗頭,要及早進行預警、報告和處置,防止因時間延誤而造成事態擴大。進一步強化校園網絡的監控管理,確保網絡安全運行,積極搞好網絡輿論引導,及時對一些不良信息進行跟蹤與揭露,從源頭上防范和清除不良信息的影響。(3)加大投入構建高校政治保衛體系。高校政治保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上下聯動,各方主動參與。加大對政治保衛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應對新形勢下高校政治保衛工作的能力。配備各類保衛媒體取證設備,健全校園監控系統,提高信息技術的實效。加大對師生國家安全、保密知識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師生的政治鑒別力。加大師生心理調適力度,努力營造寬松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洪梅.新形勢下高校政治安全保衛工作的探討[J].品牌(理論月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