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代理行業是我國會計領域的一項朝陽產業。文章首先從全球會計代理發展歷程切入,詳細介紹了美國和印度會計代理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和現存的發展態勢,通過借鑒找尋我國會計代理發展的契機。
【關鍵詞】會計代理;金融外包;發展模式
一、全球會計代理發展歷程
會計與經濟不可分割,經濟的發展時刻牽動著會計發展的脈搏。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和利潤最大化、公司機構優化配置的思想導向,會計作為公司財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分離開來,于是新興的“會計代理”應運而生。追溯會計代理在全球范圍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末至80 年代,這一時期開始出現會計代理的雛形,主要存在于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但此時還沒有形成會計代理這一確切概念。第二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初,現代意義的會計代理開始形成。計算機互聯網的出現,企業ERP系統的構建,給企業會計代理帶來了發展的契機,會計代理領域開始拓寬。但是,由于當時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尚不成熟,因此,這一階段會計代理工作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階段是21世紀至今。由于信息技術環境的劇變,企業的會計代理服務產生了新的形式和內容。企業的會計也開始轉向網絡環境下的會計代理工作,并開始逐步細化。此時國際會計代理進入快速發展階段。ASP(應用服務提供商)的出現與發展,搭建了現代網絡財務應用平臺。在這一階段,很多的被代理企業將財務會計代理視為增加企業活力的方式和進行業務轉變的戰略武器。對于會計代理的定義,國際上尚存在很多的爭論。一般會計代理是指經財政、工商管理部門批準設立的接受不具備設置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條件的獨立核算單位或個人的委托,從事代理記賬業務的會計咨詢、服務機構及其他中介機構。其主要業務包括代理記賬、代理報稅及其他涉稅事項、財務模塊外包服務綜合性會計社會服務活動。
二、美國——會計代理的開創者
美國是西方國家中最早開展進行會計代理服務的。從社會環境背景上看,20 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期間,迅速擴展的實務基礎、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以及服務范圍和領域的變化促使美國會計行業經歷了一場身份的轉變。電子消費品的萌芽催生了電子表格軟件和各種方便快捷的財務軟件,這對會計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經濟環境的變革和從業人員隊伍的擴大使得美國的許多行業開始出現了會計代理服務,這些會計代理服務包括:稅務代理、財務報告代理等等。在操作模式上,發展至今美國會計代理被描述成具有四個層次的金字塔結構。處于底端第一層次的是操作性的交易處理會計,包括現金會計、薪酬管理和核算、存貨會計、納稅申報、財務報告等。第二層次是成本和管理會計,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包括內部審計、預算和預測、業績評價和管理報告等。第三層次是財務政策的制定和財務管理,包括會計政策的選擇、財務數據的分析、信用控制等。第四層是企業的戰略決策支持服務。
三、印度——憑借第三次技術革命華麗轉身占據大部分會計代理市場
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火如荼的發展會計代理業務的同時,亞洲的新興崛起的國家—印度,也在悄無聲息的向會計代理領域邁進。幾千年的會計發展加上印度本國發展的軟件信息產業,為印度會計代理的開拓奠定了扎實的文化基礎和發展平臺。加之近代歷史的原因印度受西方金融制度的影響較大,金融化進程發展迅速,同時企業產權明晰,相應法律制度健全,金融市場發展的微觀基礎較為完善。在印度,會計代理最先是從商務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簡稱BPO)中衍生出來的一個會計業務。BPO指將本方商務流程中的部分或全部的非核心流程交由另一方操作,通過將客戶的部分或全部管理及運營中流程轉移到服務商,將公司有限的資源從非核心業務中解放出來,集中到核心業務上,從而提高客戶流程自動化的能力。毫無疑問,金融領域的BPO是BPO流程中一個舉足輕重的板塊,聰明的印度人抓住了這個商機。
作為發展中國家BPO領域的先行者,印度金融代理業務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高速發展,年均增長率達56%。最重要的是,全球金融機構的業務占印度BPO業務的80%以上。發展至今印度會計代理行業已經遠遠擴充了傳統會計代理的服務內容,涉及到價值鏈的高端服務,包括批發銀行、金融市場分析與交易等高端業務。印度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也為印度會計代理行業的網絡化擴張鋪開了康莊大道,從信息產業的內部結構看,印度下游產業即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強,處于信息產業演進發展的高級階段。在早期,印度軟件之父——科利的發展軟件業的建議就受到當時政府的積極采納,當局政府1986年即制定了《計算機軟件出口、軟件開發和培訓政策》,這一政策刺激了印度軟件業的迅猛發展。如今,印度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軟件大國——是世界五大軟件供應國之一,出口額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0%。印度全國軟件與服務企業協會2012年2月發布報告稱,印度軟件出口行業在2012年4月1日開始的財年內有望實現出口額760億至780億美元,較本財年687億美元的預測額增長11%至14%。
四、取精華棄糟粕,對比中尋找我國會計代理的發展契機
我國會計代理的發展尚處于初步階段,在2011年10月31日上海金融報發表的文章《金融服務外包“謀變”》一文中指出據統計,目前全球的金融服務外包市場份額為1.2萬億美元,而中國占據的份額還非常小,發展空間和潛力很大。由于地區差異,及推行力度不一,國內會計代理發展也不平衡。
對比美國和印度,我國會計代理行業發展有優勢也存在不可忽略的劣勢。相對于美國而言,我國的優勢在于:一是我國會計歷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實踐基礎,這為現在和將來會計代理的發展都提供了廣闊的延伸空間。二是作為世界的經濟大國和人口大國,我國會計代理的市場需求不可估量,這也為我國會計代理提供了生存的保障。三是我國會計行業的從業人員和后備軍都十分的可觀,會計行業老齡化的問題在我國并不明顯。相對于印度而言我國的政治環境相對更加的穩定,我國中央集權化的政治體制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那么印度GDP是多少呢?據2011年最新統計數據,中國2011年中國人均GDP5184美元,2011年印度GDP初值85.84萬億盧比,同比增長7.3%,人均1530美元,印度GDP總量和人均都是只有中國1/5左右,大致相當于2個廣東省的經濟總量。從GDP角度來講,中國的政府力量非常強大,經濟發展水平也要更勝一籌。
然而,在會計代理領域,我們遇到的瓶頸也很多。首先,我國會計代理的法律體系尚有欠缺,目前為止中央沒有出臺一部專門的會計代理法律。目前為止,涉及到會計代理的中央法律也少之又少:一是1999年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條規定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二是2005年,財政部重新修訂了《代理記賬管理暫行辦法》。會計代理法律的滯后性也給會計代理實踐操作帶來了不便。其次,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我國會計代理行業明顯存在東中西部區域差別。三是配套發展環境有待優化。我國的網絡基礎設施等企業信息化的公共支撐配套環境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缺陷或差距,制約了會計代理服務的擴展。2011年信息化藍皮書《中國信息化形勢分析與預測(2011)》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藍皮書指出截至2010年,我國注冊的寬帶用戶普及率僅為9.6%,而OECD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水平是24.3%。在速率方面,據Topic統計全球寬帶接入平均水平為5.6Mbps,而中國平均下行速率僅1.8Mbps,排名全球第71位,不及OECD平均水平1/10。另外,我國寬帶市場競爭不夠充分,資費比較高,平均每Mbps接入速率費用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3~4倍。而且,數據還顯示,我國的網絡時延和丟包率都比較高,網絡質量并不令人滿意。美國和印度的會計代理發展都走在我國的前頭,可以說也是今天我國發展會計代理行業的兩面明鏡。結合美國和印度的會計代理發展經驗,我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彌補會計代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缺失。
從政府角度看,我國代理方應加強信息基礎的軟件能力,包括信息轉化的能力及支持客戶需求的硬件能力,這種能力與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軟件設施建設密切相關,因此加大力度建設信息化網絡工程以及配套軟件的要求勢在必行。
從發展模式上來看,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東中西部的差異,我國可以采取三層次不同的發展管理策略,在東部發達地區可以率先普及國外先進的會計代理技術和設備,例如如今在西方盛行的網絡財務代理模式。網絡財務軟件是基于網絡計算技術,以整合實現電子商務為目標,能夠提供互聯網環境下財務管理模式、財會工作方式及其各項功能的財務管理軟件系統。企業通過ASP或其他服務商平臺,購買財務軟件服務。而在經濟相對落后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則側重于傳統的會計代理方式,采取簡潔易用的小財務軟件進行會計代理服務,以適應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和中小企業機構簡單業務單一的現實情況。
從代理機構規模上看,我國并沒有形成規模化的代理機構。而美國埃森哲作為《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之一,全球員工逾204000名,為遍布120多個國家的客戶提供服務。截至2010年8月31日結束的財政年度,公司凈收入達216億美元,《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中三分之二以上是埃森哲的客戶。所以為了整合優化資源,我國可以利用中央集權化的優勢,合并某些會計代理機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模式主要以政府為主導,制造業驅動的經濟增長,伴隨著國內高儲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和境外直接投資的流入。而印度經濟的發展很少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預,印度的發展主要依賴于印度人自己的智力資源、金融資源和以軟件為特色的服務業。因此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形成和印度不同的發展模式,有程度的合并會計代理機構,形成強強聯合的優勢,有利于更好的整合國內市場,開拓國際領域,同時這也有利于提升行業質量,打造行業品牌。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國會計代理的發展任重道遠。結合自身情況,適時借鑒他國發展經驗,才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國會計代理的發展鋪開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林躍勤,周文主編.新興經濟體藍皮書:金裝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報告(2011)[R].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2]詹映,溫博.行業知識產權戰略與產業競爭優勢的獲取——以印度軟件產業的崛起為例.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4
[3]中國社會科學網.http://www.cssn.cn/news/386365.htm.2012年3
月20日最后進入
[4]上海財稅網http://www.csj.sh.gov.cn/pub/.2012年3月20日最后
進入
[5]孟翠湖,宋小川.美國、印度會計外包的實現方式與我國會計外包的發展態勢.財會研究.2009
[6]陳裕.淺析會計代理記賬行業發展的現狀和對策.經濟研究導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