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幣幣值穩定并逐步開始升值,人民幣的國際聲望大大提高,周邊國家和地區居民逐漸認可和接受人民幣作為交易貨幣和國際清算地位。本文圍繞著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展開,介紹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研究背景及國內外對其研究的現狀和其發展中的制約因素,結合人民幣國際化的理論基礎,提出了現階段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選擇與方式。
【關鍵詞】人民幣國際化;區域貨幣;人民幣可自由兌換
一、人民幣國際化含義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由國別貨幣成長為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人民幣國際化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人民幣現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為此,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三,是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這是衡量貨幣包括人民幣國際化的通用標準。當前國家間經濟競爭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貨幣競爭。如果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替代性增強,不僅將現實地改變儲備貨幣的分配格局及其相關的鑄幣稅利益,而且也會對西方國家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保證
(1)雄厚的經濟實力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堅實基礎。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397983億元,合計60483.73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3%.根據日本政府公布的2010年年度國內生產總值54742億美元,我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為人民幣實現國際化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2)金融市場改革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有序推進,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內地金融機構在中國香港成功發行了人民幣金融債券,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先后在中國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累計達100億元。期貨市場參與成員日益國際化,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瑞士銀行以及法國興業銀行五大外資銀行已獲得上海黃金交易所發放的首批外資會員牌照中國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3)人民幣區域化的流通為國際化奠定基礎。隨著我國同周邊國家(地區)經濟往來規模的加速擴大,貿易結算和消費中需要有一種匯率穩定且信譽度高的優勢貨幣作為計算貨幣,而人民幣正是一種集這些優勢于一身的通貨,所以它逐漸被周邊國家(地區)接受并在其國內(地區)作為流通的貨幣使用,人民幣在我國周邊國家(地區)已成為硬通貨并且影響力逐漸擴大。在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在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人民幣已經成了僅次于美元、歐元和日元的第四硬通貨。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1)促使人民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區域貨幣。人民幣區域化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我國政府要進一步鼓勵中國企業在與周邊國家(地區)的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從而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同時,應調整境外投資的審批程序,鼓勵企業用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2)創造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外部環境。我國政府應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現代金融體系。人民幣的國際化必然要求金融服務的國際化。為此,要加快金融市場和國際化金融中心的建設,推動金融中心城市的發展,完善金融市場的市場化、國際化功能,大力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業務。同時還應積極鼓勵國內商業銀行,在國外開設分支機構,為各國政府、企業和居民所持有的人民幣提供一個存放、流通的渠道,最終為人民幣實現國際化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3)盡快構建人民幣回流機制,增強境外持有者對人民幣的信心。境外人民幣回流國內,是一個必須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可以考慮建立“內外分離”、“適度滲透”的模式,即根據我國現實國情和金融實力,將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嚴格分離,采取分賬處理,在此前提下,根據經濟發展中的引資需要,允許一定比例的離岸賬戶資金流入,國家通過總量控制來防范風險。同時,不斷完善金融管理制度,逐步擴大流入規模額度,直至最后逐漸消除限制。
參考文獻
[1]王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跨境流動管理困境及政策建議[J].國際貿易.2011(9)
[2]方亦思.關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貨幣替代現象的思考[N].第一財經日報.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