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傳統產權制度、“撥改貸”資金制度、管理效益、自我擴張能力和社會負擔等五個方面分析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原因,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過高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資產負債率;原因;對策
一、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原因分析
(1)傳統產權制度的限制。在我國傳統的產權制度模式下,國家是為國有企業提供資產和資金的主體,國家不僅擁有國有企業的產權,還可以直接參與到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中去。因而國有企業無須考慮利潤最大化或是成本最小化的問題,缺乏足夠的動力去提升借入資金的使用率,這樣就造成了國有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都較低。在這種背景下,國家提供給國有企業的資金越多,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就越高。國家是國有企業的產權所有者,由于這種國有產權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導致國有企業的生產運營效率極低。(2)“撥改貸”資金制度的累積影響。1979年,我國改變對國有企業所需的短期資金的供給方式,由財政撥款變為銀行全額貸款。1983年,我國改變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再生產所需的資金供給方式,由財政撥款變為銀行貸款,也就是“撥改貸”資金制度。上面兩種資金制度的變革,造成國有企業的貸款負債規模大大增加,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形成了累積性的影響,是造成資產負債率過高的重要原因之一。(3)企業經營管理效益低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國有企業過分追求讓國家放權讓利,而忽略了企業自身實力的提升,管理水平直線下降,管理效益低下。低效益、高負債的經營是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的又一重要原因。(4)企業自我擴張能力較弱。對企業來說,所有者權益是一項長期性、無償性資產,是企業承擔經營風險、財務風險以及償還外部債務的堅強后盾。(5)企業承擔的社會負擔過重。長久以來,我國的國有企業承擔著較重的社會負擔,有大量的資金脫離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依靠舉債才能維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國有企業的社會負擔過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是企業退休人員比重過大,退休員工的工資、福利等費用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費用;其次是企業內部的富余人員較多,造成了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浪費;最后,大部分的國有企業都從事社會公益。這些社會公益事業所需的資金來源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導致企業部分資金脫離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進而迫使企業擴大負債規模。
二、我國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的解決對策
(1)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國應該改變國家是企業所有者、銀行是企業債權人的現狀,解除國家和銀行對國有企業的發展軟約束,促使企業所有者與債權人形成正常的市場化關系,建立硬約束關系。(2)降低國有股所占的比重。通過降低國有股在企業總股本中所占的比重,促進資本結構的優化,形成良好的企業法人結構。國有股比重的減持并不僅僅指的是降低國有股的比重,而是要提高國有資本的經營效率。國有股比重的降低還應該和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聯系起來,也就是說并非所有的國有企業都有國有資本。所以說,降低國有股在企業總資本中所占的比重的最終目的是打破保守傳統的觀念,注重的是結果而不是形式。(3)調整對股權融資的過分依賴。雖然股權融資可以為國有企業帶來很多的好處,但股權融資的比重過高,會對企業經營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原因是股權資本是企業的一種軟性約束,在股權融資比重過高的企業內,經理工作的動力往往不足,最后受損害的往往是企業股東及債權人的權益。(4)拓展企業融資方式。當前,國有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直接融資不良和融資方式比較單一。直接融資指的是企業通過非銀行機構向投資者出售股票或是債券而籌集企業所需資金的一種方式。促進企業的融資渠道和方式的多元化發展是調整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的一個有效手段。基于此,除了充分利用發行債券的方式進行企業融資外,還可以有效拓展其他的企業融資方式,以解決融資方式單一的現狀,促進企業資本機構的優化。(5)分離國有企業的社會負擔。通過減輕國有企業的社會負擔,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降低企業的非生產性開支,從而使企業內部的資金統一運用到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有利于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進而改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高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完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等方法將企業承擔的社會公益事業分離出來,減輕企業的社會負擔,減少企業的成本費用,促使企業將資金投入到正常的生產運營中去,實現企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鄭長德.中國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演進及其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5)
[2]常英.防范金融風險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控制分析[J].商業會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