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業務,不僅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社會經濟整體的進步,但是隨之而來的信貸風險問題也愈加嚴重,如何正確控制和管理好信貸風險成為了當前面臨的嚴峻問題。本文從對小額貸款業務風險種類的分析,尋找風險產生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有效控制風險和管理措施的方法。
【關鍵詞】小額貸款;風險管理;信用度
一、商業銀行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簡介
在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具體是指基于農戶信譽,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向農戶發放的一種不需要抵押、擔保、金額較小的貸款。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始于1993年,經歷了試點階段(1993~1997)、擴張階段(1997~1999)及農村正規金融機構全面介入和各類項目進入制度化建設階段(1999)至今。小額信貸為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原因在于它將中低收入者納入支持體系,充分發揮經濟杠桿功能和扶貧功能,緩解了無抵押資產農戶“貸款難”的問題。國內專家實地調查的結果顯示,小額信貸的開展促進了農戶生產和收入狀況的提高,同時對農業要素投入、農業產出和農民收入起到積極影響,增加了農村生產和消費需求,從而拉動農村經濟增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商業銀行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種類主要有: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農戶小額擔保貸款和農村專業組織成員聯保貸款。
二、農村小額貸款風險類型及成因
農村小額信貸極易產生回收風險,是由于小額信貸筆數多、分布散,不宜與集中管理。這主要是由貸款對象的特殊性決定的,不少貸款農戶平時在外打工,只在農忙才回到家里,這些貸款是否用于申請用途很難評估和考量,由于這一特殊性,農村小額貸款經常發生逾期和清算困難等問題,還有部分農戶素質較低,惡意逃貸和借名騙貸現象也時有發生。因此,如何解決小額貸款的風險管理問題就顯得愈加重要和緊迫,因為貸款風險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會間接影響農村建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主要風險歸納起來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還款期限設置
風險。目前,我國銀行設置的還款期限不太健全合理,在外務工而無法及時還款,農民沒有錢時催款或者借款者忘記,這樣都會引發一系列的風險。(2)借用分離風險。一些借款者在取得貸款后不在本地使用,而是到其他地方謀求發展。當地銀行監管部門很難監管,也很難控制,加強了商業銀行的風險。(3)道德與信用風險。有些小額貸款采用了無抵押擔保的信貸方式發放,由于銀行受自身力量的限制以及小額貸款業務龐大的工作量,評估農戶信用程度主要是依靠當地政府,即村委會、村民小組的調查摸底和分析咨詢,獲得一些經濟數據,來評定農戶的信用等級和貸款額度,而這些數據往往并不完全可靠,易造成風險的發生。(4)自然風險。農業是弱質產業,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從扶持的產業特點來看,一旦受災或農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產品銷售受阻,將直接導致無收益或收益減少,借款人的償債能力就會大幅減弱,造成的損失必然有一部分轉化為信貸資金風險。還由于農民是弱勢群體,農業和農副業生產的收益是農戶償還貸款的重要保證,承受風險損失能力有限,不論是自然風險還是價格風險,一旦發生很容易超出農戶的承受能力,造成信貸風險。(5)市場和經營風險。無論什么行業,有市場才能生存,如果市場需求突然萎靡,信貸者投資的偏誤,國家政策的變動,會增加貸款后的風險,且小額貸款的主要對象是農戶和個體工商戶,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都會加劇其風險。
這些風險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貸款管理制度的缺陷。我國商業銀行貸款管理制度設計存在缺陷,管理制度缺乏實踐性和針對性,根本難以有效實踐。(2)信貸者專業水平不等。很多工作人員對信貸知識和技能有所欠缺,一旦遇到問題,很難對其進行客觀正確的分析,錯失了控制風險的良機,更無法從容應對信貸風險。(3)缺乏信貸風險管理知識。小額貸款風險管理工作的展開,必須從本質上提高全員對風險的認知,在銀行內部建立起先進的風險控制和管理思想,將風險控制理念落實到每一個工作環節中。
三、農村小額貸款風險管理策略
(1)完善信用度評級機制。為農戶建立誠信檔案,加快建設全面覆蓋農村信貸領域的信貸登記系統,通過征信制度強化社會的約束能力,對農戶歷次的還款情況、其誠信評價等進行統一記錄,從農戶家庭基本情況、償債能力、經營狀況和信譽狀況四個方面進行衡量,以此為評定農戶信用度的基礎資料,同時配合信用村鎮建設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的信用觀念。這一措施能增加了向農戶發放貸款的針對性,也可促進農戶貸款和還款的積極性,對整個農村小額貸款過程的良性循環起到促進作用。(2)全過程管理。在我國小額貸款申報、審批、發放的周期漫長而復雜,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加各個步驟的監督,才能對小額貸款風險進行更好的管理。因此,風險監控部門的人員應充分了解整個流程,并制定相應的制度。加強貸前調查,充分揭示風險點。充分深入的貸前調查有利于對客戶的準確把握和判斷,從而制定合理的可行方案。銀行工作人員應該著重對客戶的誠信度、發展前景和償債能力等方面進行細致的調查分析。強化貸后管理,要確保開拓小額貸款市場時的經營安全性,就要加強信貸后跟蹤監控工作。貸后監控是銀行授信風險管理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證貸款按時回流銀行的重要一環。銀行信貸人員應定期檢查客戶經營狀況及授信資金使用情況,判斷授信業務是否存在風險以及風險的級別。杜絕非財務因素對貸款風險的不利影響,對未履行合同或違反合同的信貸者應及時上報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風險的擴大。(3)全員管理。調查客戶資料時,采取多人反復調查方式,同時加強銀行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杜絕偏袒的現象,將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在發放貸款后,更要時刻反饋客戶的信用風險信息,一旦發現風險,要及時終止。商業銀行應該與小額貸款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這樣有利于銀行降低信貸風險,通過長期與客戶的交往和監督中獲得可靠的信息資料,及時掌握使用貸款的方向,評估貸款收回能力。(4)全方位管理,全面細致的風險評估和監控。小額貸款涉及到銀行各個層面。為了更有效的規避風險,還必須從銀行系統建立上全方位管理。因為農村小額信貸者數量大、分布散、貸款監督責任重的特點,為提高貸款收回率,降低業務交易成本,商業銀行還需要建立專門為小額貸款市場服務的經營管理體系,將小額貸款業務的經營重心下移至二級分行及縣級支行。細分市場,選擇確定目標客戶,在發展小額貸款業務時應以利益為中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爭取利益最大化。差別化管理小額信貸業務流程、審批決策、撥備計提,獨立運作資源配置、績效管理、報酬分配和人員考核,從而實現小額貸款業務健康發展。(5)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保險制度。因此,在農村建立以政策性保險為主體的農村保險體系迫在眉睫。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出,政府在財政上給予合適的補貼,鼓勵農戶參加農業保險,確保貸款農戶農業生產穩定,這樣就可以化解貸款農戶農業生產所面臨的自然風險,促進了涉及農業保險業務發展,同時建立起的小額信貸風險轉移與補償機制,能更有效分散農村信貸風險。
參考文獻
[1]杜曉山.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實踐嘗試[J].現代經濟探討.2004(2)
[2]郭田勇,陸洋.當前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的困境與對策[J].農林經濟通訊.2008(10)
[3]張慶,許志剛,楊濤,方程.農村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管理策略探析[J].大眾周刊.2011(6)
[4]韓紅.《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制度及管理》[J].2010-07-01
[5]劉小妹.我國小額信貸模式的選擇[J].企業導報.2010(4)
[6]王靜,張丹嵐.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1(12)
項目基金: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基于農戶小額貸款視角的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252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