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選用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將影響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期間內不同時期的折舊費用,因此,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不同,計提折舊額也會相差很大。筆者就幾種計提折舊方法進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探究
固定資產折舊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者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固定資產折舊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雖然折舊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國會計準則中規定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只有四種: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一、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可以叫直線法,是四種方法里最簡單并且常用的一種方法。顧名思義,這種方法指的是均衡地將固定資產的折舊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也就是說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來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1)平均年限法的優點。這個方法的最大優點就是模式簡單明了,容易讓人掌握,在會計核算方面也相對簡化,計算方便。(2)平均年限法的缺點。第一,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它的操作效能高,會導致使用資產所獲得收入比較高。第二,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和修理費是使用的總費用中的兩部分。采取這種方法通常會使在固定資產使用后期的修理費會逐漸增加。第三,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未考慮到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和強度,忽視了固定資產使用磨損程度的差異及工作效能的差異。第四,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到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無形損耗的影響。第五,這種方法忽視了“何時受益,何時付費”的配比原則。(3)平均年限法的適用范圍。第一,固定資產在各期使用情況基本相同,其負荷程度也不會有變化的時候適用;第二,在資產的使用期內,修理和維護費用沒有顯著的變化;第三,在整個年限內里,資產的收入基本持平時;第四,利息因素可以忽略不計,或投資成本假定為零;第五,在預期使用年限里都可予以相當確定的預計時。滿足或部分滿足以上條件時,選擇平均年限法比較合理。
二、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按照期內固定資產的預計完成的工作量來計提折舊的方法就是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1)工作量法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缺點。第一,即使每年的折舊費用是變動的,同年限平均法一樣,未能考慮到諸如修理費用遞增、操作效能、收入遞減等因素;第二,難于準確地估計資產所能提供的服務數量;第三,與年限平均法一樣,忽視了資產使用過程中無形損耗對資產的影響。(2)工作量法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優點。可以彌補年限平均法只注重使用時間,不考慮使用強度的缺點。(3)工作量法的適用范圍。第一,專業車隊,客貨汽車等運輸企業;第二,此法可適用于有形損耗比無形損耗更重要量時;第三,可以適用于在需要計提折舊的各個期間資產使用不均勻時;第四,雖不經常使用,但其使用程度與產品的生產工作量有關時可以適用。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兩者都是加速折舊法里的一種。(1)雙倍余額遞減法又稱“雙重定率遞減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帳面余額和雙倍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折舊方法。(2)年數總和法,又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這個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總和,也是加速折舊法里的一種。(3)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的優點。第一,符合成本與收入的配比原則和謹慎性原則;第二,可減少無形損耗,通貨膨脹帶來的投資風險;第三,穩定企業在正常生產年份的利潤;第四,更新固定資產的速度加快。(4)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的不足。第一,只計算年折舊,月折舊額的差異不明;第二,違背了會計核算的一貫性原則。(5)加速折舊法的適用范圍。第一,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比較快的固定資產;第二,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
把以上各種方法比較了一下,發現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各個單位在選擇折舊方法上建議考慮以下因素:國家的有關規定、稅制因素、通貨膨脹、資金的時間價值、折舊年限。企業單位在選擇折舊方法時要以科學、謹慎、合理的態度,綜合考慮經濟效益,遵從國家會計制度規定的前提下,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折舊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平榮,喻福明.固定資產折舊及折舊方法的探討[J].經濟視角.2011(3)
[2]姜殿翠,崔建和.對固定資產折舊及其折舊方法的探討[J].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