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現行審計環境下,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是審計的三大方向,其中以國家審計和民間審計尤為重要。本文從國家審計和民間審計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國家審計和民間審計的特點,深刻比較了兩者的不同之處。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和內部審計共同構成了我國的審計監督體系。
【關鍵詞】國家審計;民間審計;特點;分析比較
一、國家審計和民間審計的概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我國的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因此,國家審計就是指由國家審計機關所實施的審計。國家審計基本格局是: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工作體系初步建立,并向綜合財政審計展開;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進企業審計辦法,實施真實性審計;適應反腐倡廉需要,初步建立起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結合中心工作,突出了行業同步審計,不斷深化各項專業審計。民間審計是指由注冊會計師、審計師所組成的社會會計、社會審計組織,即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事務所,接受當事人的委托,對有關經濟組織的有關經濟事項所進行的審計查證業務。從審計組織形式角度來說,注冊會計師、審計師組成的會計、審計咨詢組織開展的審計業務,合之即為民間審計。在我國范圍內,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原因,普遍認為民間審計就是社會審計。因此,所謂民間審計,是指依法成立的民間審計組織接受委托,對被審計者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依法獨立進行審計查證和咨詢服務活動。
二、國家審計和民間審計的特點
(1)國家審計的獨立性強。一是組織上的獨立性,審計機構是單獨設置的,不隸屬于其他任何部門或業務機構。二是工作上的獨立性,審計機構與人員不直接參加日常的經濟計劃與管理工作,他們按照《憲法》、《審計法》等法律賦予的職責進行工作的,獨立編制審計計劃,獨立取證和審核檢查,獨立作出審計結論,這種監督具有法律效力。(2)國家審計的權威性高。審計機關與審計人員根據《憲法》規定直接在各級人民政府的主要行政首腦的領導下,依法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并向其負責和報告工作,不受本地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使國家審計具有代表行使監督權力的權威性。(3)國家審計的強制性大。一是主導地位上的強制性,國家審計是強制性的,是不以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的意愿為轉移的,構成了國家審計在整個審計組織體系中主導地區;二是審計立項上的強制性,國家審計的審計立項是以法定程度和自我工作需要為主要依據的,而不受被審計單位和其他方面的左右和干涉。(4)國家審計的綜合性廣。國家審計是綜合性的經濟監督部門,一方面,它監督面廣;另一方面它監督層次廣。國家審計,可以對這些專業經濟形式各業務范圍內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與再監督,形成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經濟監督網絡。民間審計和國家審計相比,它的特點如下:(1)民間審計是一種獨立審計。(2)民間審計是一種委托審計。(3)民間審計是一種權威性較高的審計。(4)民間審計是一種職業自律性較強的審計。(5)民間審計的審計報告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
三、國家審計和民間審計的分析比較
(1)審計主體不同。國家審計的主體是各級國家審計機關,行使經濟監督的職能,屬政府序列。而民間審計組織的審計主體是經國家有權機關批準成立的社會會計組織,在我國主要為注冊會計師事務所。(2)審計權限不同。國家審計機關依照憲法規定有權對國家所有經濟組織和機關,事業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進行主動的、強制性審計監督,其基本職能是監督職能,貫穿于整個審計工作中,在職能運用過程中它的處理權和檢查權是統一的。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報送有關資料,有調查權和檢察權、臨時處置權等。審計之后有權依法進行處理,包括經濟處罰權、通報權、建議處分權,以及實施緊措施權等,被審計單位必須執行。而民間審計組織是事業性質的單位,它不能對被審計單位進行直接的審計監督,無權進行指令性審計,只能接受有權機關和單位委托,在被受命時才有檢查權,建議權和處理權。所以民間審計組織在審計過程中的職權是由委托方授予的,其范圍不超過委托方的職權。(3)審計的范圍不同。國家審計的范圍主要是政府各部門和全民所有制企事業單位,而民間審計的范圍則比較廣泛,它可接受任何單位的委托,可以對任何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查證和提供咨詢服務。(4)對職能履行上的不同。國家審計機關在執行審計職能時,根據憲法與有關規定可以主動地制定審計計劃,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而民間審計組織因其機構業務要受國家財政和審計機關管理和指導,它的審計內容的目的受委托人的限制。
參考文獻
[1]周文華.論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關系[J].商業現代化.2006(7)
[2]張琴.論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內部審計之區別[J].時代經貿.2007(4)
[3]鄭玉梅.我國民間審計發展中的自律與他律[J].企業導報.2009(9)
[4]李彩霞.民間審計存在的問題探究[J].現代農業.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