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更加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在2006年2月發布了新企業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已有約5年的時光,在這五年的實踐中,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效果及出現的問題分析極為重要,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近五年來,新會計準則在運行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并對問題的改進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效果;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企業會計工作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進行著較為顯著的改革,縱觀中國30年企業會計改革的歷程,期間發生過幾次較為重大的改革,從1993年開始制定的會計準則到2001年的企業會計制度,再到2006年新制度的企業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改革的過程,也是其更好的適用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要的過程。2007年隨著新企業會計準則的發布實施嫣然成為我國會計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象征,象征著我國企業財務體制逐漸與國際接軌,這對于中國走社會主義市場道路有著完善的作用,加快了中國對外開放以及國際交流的步伐。
一、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階段存在的問題分析
(1)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缺乏吸引力。由于較多的上市公司其內部公司治理結構并為從原有的體制改革過來,原有的體制依然保留著原有的管理模式,給新會計制度的改革和實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對法制公司內部控制的防范和約束上,存在這較為嚴重的缺陷,同時,在現有的上市公司當中,往往存在著勢力較為集中的大股東現象,該股東在公司內部權利集中,容易導致“內部人控制”現象的出現,從而使得公司的權利掌握在一個人或者少數人的手中,操縱者公司的財務數據。我國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機制有待完善,企業監管機制更新過慢。我國企業的監督管理以及內部制度需要加強落實下來,我國企業在新企業制度的實施效果還停留在紙質文件上,文件的實施執行力有待加強。(2)對新企業會計準則缺乏一個準確的理解。盡管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已有5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在其實施以來,仍存在著較多的企業對會計準則實質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不顯著。一是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問題,由于無形資產界限較為模糊,同時無形資產的研發過程較為復雜,在界定企業研發活動與研究及開發階段時,存在著較大的困難,尤其對自身對科技欠了解的會計從業人員,這個界定更富有挑戰。二是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存在一定問題,一些企業對其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界定不夠清晰。(3)缺乏強硬的外部監督。當前中國的會計監督絕大部分是依靠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督、社會監督和企業自我監督三大部分。國家對關系社會經濟命脈的大型國有企業、壟斷行業的企業以及監管相對較為困難的行業進行重點監督,這種監督較大的局限于基本業務的監督上。而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較多是處于一種自我監督和社會監督的狀態,這樣企業自我的會計控制缺乏有效的監督,導致企業出現財務管理不善、出現違規行為,同時導致企業財務信息失真,對企業發展狀態等信息的傳遞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二、改進會計準則實施的建議
(1)加強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的教育,提高整體會計專業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會計準則的要求越來越高,會計準則的制定越來越詳盡,同時這對相關的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必須號召員工學習和掌握會計準則,規范企業相關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和質量。(2)以需求為導向,高效披露相關信息。在信息的披露當中,要注重披露的方法,注重披露信息的內容。(3)完善相關會計規章制度,加強監督管理。有序的會計環境,不僅建立在企業和員工的自覺遵守上,更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上,政府部門應當在充分了解當前的規章制度的同時,以企業財務工作的運行情況為突破口,經過基層的調查了解,發現和探究當前財務規章制度的缺陷,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同時政府應該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監管,特別是對現階段還存在監管盲區的企業。要突出監督重點,強化監管力度。
三、總結
本文分析了新企業會計準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了部分建議,基于文章分析,雖然新會計準則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部分問題和困難,但是伴隨著規章制度的完善、相關工作人員技能以及企業整體會計素養的提高和相關信息披露的公開有效,我國會計準則的實施將更加規范、先進,將逐漸與國際先進會計水平靠攏。
參考文獻
[1]劉峰會.計準則變遷[M].北京: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00
[2]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江薇.新舊《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對比分析[J].企業導報.2010(11)
[4]付磊.我國企業會計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會計研究,2007(1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