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民間借貸的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其對于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但是,現在民間借貸的發展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本文通過對民間借貸的發展歷史、現狀進行分析,得出了民間合法化的必要性,并據此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民間借貸;合法化
一、民間借貸的概念與發展史
民間借貸是指未經國家正規金融機構做中介,直接在民間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民間借貸的原始形式是民間個人之間、個人與組織之間或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直接借貸,高級形式是通過民間金融機構進行的間接借貸。民間金融機構是指民間自發形成的未經金融監管當局批準成立的典當行、私人錢莊、資金互助會、儲金會和各種信貸代理機構。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民間經濟開始呈現活躍勢頭,民間借貸活動也隨之逐漸活躍起來;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民間借貸越發活躍,在我國達到了一個繁榮時期;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監管的加強,民間借貸活動紛紛轉向地下,其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止。進入21世紀后,一直到現階段,民間借貸又逐漸復蘇,其規模呈現不斷上升的勢頭。2011年有學者對廣東省各地農村民間融資方式進了實地調查,調查結果發現該地區的農民農戶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占其全部貸款的比例在40%以下,從民間融資渠道獲得的貸款的比例在60%以上。同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發布《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報告》,報告顯示,溫州市民間借貸市場目前處于階段性活躍時期,估計市場規模約1100億元,筆者認為民間借貸在中國之所以發展如此迅猛,從市場供求角度來說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1)從資金需求者的方面來說,正規金融機構貸款門檻高,而且其貸款手續復雜、貸款審查周期較長,一般個人和中小型民營企業都無法滿足這些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條件,因而只能選擇以高于市場利率的利率從民間進行融資。(2)從資金供給者方面來說,中國現在每年物價上漲指數都在5%左右徘徊,而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3.5%,這種負利率(銀行存款利率低于同期物價上漲指數)的現象一直存在。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民間借貸在支持我國民營經濟投資,彌補銀行信貸不足,健全我國金融市場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民間借貸合法化的必要性
(1)發達國家的民間經驗。發達國家把民間借貸界定為一般的民事法律行為,靠法律、法規進行約束。規范合同形式及內容,借貸合同發生法律效力等。(2)溫州跑路事件。信泰集團是溫州眼鏡業的龍頭企業,其除了主營眼鏡光學產業,在外還涉及太陽能光伏、房地產等,該集團為了擴大經營,負債20億元,其中銀行貸款8億,月利息500萬元;民間借貸資金12億元以上,月息超過2000萬元,由于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高額的利息,該集團董事長胡福林于2011年9月20日突然出走。2011年4月以來,像胡福林這樣,因資金斷裂,無法正常償還債務而跑路的溫州中小企業老板已經不下100個了。政府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民間借貸的利率,使其合法化。
三、民間借貸合法化的建議
(1)加大打擊與取締的力度,凈化民間借貸市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6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最多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但目前的擔保公司、寄售行等民間借貸利率已大大超出了該規定,屬于高利貸行為,完全背離了傳統意義上的民間借貸,無序的高利放貸和運作,擾亂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在目前尚未出現大的風險的情況下,必須嚴格按照《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由金融辦牽頭。銀監部門及地方政府部門積極參與,做好組織、協調、打擊與取締有關的工作。(2)建立個人信用評級體系,提高防范民間借貸信用風險的能力。銀行在審核借款人申請、核定貸款價格時要同時評估貸款的風險度,民間借貸活動同樣需要進行貸款風險預期,只是在形式上可能采取非正式的、內容簡單的方法進行。民間借貸可以學習并借鑒正規金融機構的風險預期方法,提高預期民間借貸風險的水平,在當前缺乏權威個人信用評價體系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種現實的防范風險的做法。(3)引導擔保公司或保險公司進入,控制民間借貸風險。一方面貸款人可以支付一定的手續費給擔保公司,讓擔保公司對其信用進行擔保;另一方面,當債權人對債務人的信用持有懷疑時,債權人可以向保險公司支付一定的保險費用。
參考文獻
[1]黃月冬,趙靜芳.當前民間借貸的特點、風險及對策[J].金融觀察.2010
[2]周素彥.民間借貸:理論、現實與制度重構[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
[3]蔡靈越.對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的類型分析及對策建議[J].貨幣銀行.2007
[4]魏源.農村民間借貸及其對農村金融生化的啟示——以廣東省為例[J].調研世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