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業是“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一,它成為了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由于云南獨特的地理優勢,中央做出了重大戰略,要把云南建成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橋頭堡”,這是云南省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大好機遇,也決定了云南物流業發展的前景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人才是立足之本,興業之基”,云南省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大力培養大批優秀的物流人才,為建設“橋頭堡”提供有力的人才后援。文章提出云南省要圍繞“橋頭堡”建設,分析預測“橋頭堡”建設下的物流人才需求趨勢,并提物流人才培養的優化模式。
【關鍵詞】橋頭堡;物流人才;培養模式
一、“橋頭堡”戰略的提出
2009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指出,云南要充分發揮我國通往中南亞、南亞重要陸上通道優勢,深化同中南亞、南亞及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延邊開放和水平,使云南成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十二五”規劃指出要把云南建設成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橋頭堡”。這對云南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無疑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遇。物流業被業界譽為“第三利潤源泉”,是一座正在等待挖掘的金礦,云南的未來將有極大的發展前景。云南省社科院編制的《云南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專項規劃制定指導意見》中指出,云南的“橋頭堡”建設將是一個十年的中長期規劃,前五年即2011到2015年,是云南橋頭堡戰略重點的突破階段,后五年即2016~2020年則是重點突破。
二、“橋頭堡”建設下物流人才的培養要求
(1)云南與東盟多國毗鄰,東盟各國之間多元文化差異,信仰不同,語言多樣,幣種不一,金融法規參差不齊,貿易方式各有千秋,因此對物流人才需求應該是語言、文化,知識和技能都能全方位掌握的。(2)橋頭堡戰略必將大力發展國際貿易,而經貿和物流是相輔相成的,大物流需要大經貿帶動,大經貿需要大物流促進,所以需要在物流人才培養中注重經濟,管理,財務,貿易等各方面知識的灌輸。(3)橋頭堡建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必將很高,因此物流教育應注重于對學生包括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多技能物流人才。(4)未來橋頭堡中的競爭是全球性競爭,國際化的趨勢就必然需要大批的國際物流人才。因此必須加大國際物流人才的重點培養,在培養中注重國際化的內容,不僅要強調多元化的國際內容,還要突出云南特色。(5)由于當今社會物流人才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是實踐能力不
高,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需求。因此,在人才培養中要更加注重加大物流人才的實習實踐。
三、云南物流人才培養的優化模式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人才的培養。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中,對高校人才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1)物流人才培養的最佳辦學模式──校企合作。眾所周知物流是一個社會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專業,學生的培養離不開實習實訓,但實訓場地缺乏、實訓設備落后、實訓情景不真實、實習經費不足以及實驗室建設的滯后等問題往往是影響學生培養的重要因素。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物流實驗室的建設投入資金巨大,在全國能建設完備的物流實驗室的學校屈指可數。因此云南省在進行物流人才培養時,可以發展與企業的合作,建立實習實踐基地。對于低年級學生,要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基礎和信心,可以進行短期的課程教學實習,如對設施設備的觀摩、對物流中心的參觀。校企合作辦學可以有效解決目前物流人才培養中的一系列問題。如專業設置與市場脫節問題、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學生頂崗實習問題、培訓服務問題等。制度缺失是校企合作中面臨的最大難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院首先應加強研究,不斷改革創新,最終形成系統的完善的校企合作機制。要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勵機制、校企合作項目的管理和監控機制、校企雙方的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機制等。其次是學校要以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績贏得社會認同,推動政府出臺政策、制定法律,加大對校企合作工作的支持,使學院擁有良好的辦學環境。(2)物流人才培養的最佳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研”結合。普通高等教育需要獲得相應產業巨大的、可利用的資源和深層次的參與。普通高等教育只有開放積極地與行業對接與合作,及時獲得教學與研究活動的信息,才能對培養模式、課程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才能更好地拓展教師的能力、豐富課堂教學,提高科研的針對性。學校與行業的合作將會很大程度的拓寬本專業學生的實踐、實習和就業渠通,擴大就業率,拓展及延伸學生和教育機構的生存空間,使普通高等教育獲得長足的、可持續發展。高校應當積極主動建立深度長遠的“產學研”合作關系。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通過生產、教學、科研緊密結合,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教育模式。是實踐性教學得以很好發揮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近幾年來針對我國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所帶來的種種弊端促使高校積極的尋求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產學研模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它實行的是學校與企業共同合作培養學生,由學生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以獲得直接的知識提高其能力,尤其適合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產學結合的方式呈現出多元多樣的趨勢,其結合點貫穿了高校物流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目前常見的模式有:“工學交替”模式、 “創業實踐”模式、“人才訂單”模式、項目驅動模式、“頂崗實習”模式、“半工半讀”模式等。云南省開設物流專業的高校,應把“產學研”結合作為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帶動專業的調整與建設,引導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要求學校從專業設置、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構建、課程的設置與建設、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運用、教材的建設、評價體系的形成等人才培養全過程都體現產學研的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運用對高校來說,這是一次深層次的改革,院校在管理體制、人員結構、教學制度、課程體系等方面都應該給予足夠的支持。(3)物流人才培養的最佳教學模式──教學做合一。教學應著力體現出“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的思想,要貫徹這一思想必須使課堂教學實現兩個轉變,即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從“以傳授知識為主”向“以培養能力為主”轉變,使課堂教學形式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教學方法上,應改變“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學”為“以學生為主的發現式教學”,更多地提倡啟發引導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互動形式,促進“案例教學”、“仿真模擬教學”,“專題式教學”等方法的實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主談學習,積極思考,深入探索的過程。學校還可以把教學課堂延展到企業當中,讓學生在企業進行現場的學習,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線,企業、社會為實踐平臺的新型教學體系,增強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高校應注意學習國際上最先進的物流專業知識和教學手段,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提高本校物流專業的教學水平,保持本校物流專業在學科領域中的先進性和獨特性。
云南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為一體的欠發達省份,“橋頭堡”戰略為云南的物流業提供了大好機遇。要建設中國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云南必須堅持人才優先戰略,由一個人口大省轉變為一個人力資源強省。培養適應國際市場之需的物流高技能復合應用型人才,既是物流企業的心聲,也是學校和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橋頭堡”建設下,解決物流人才之荒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楊桂麗,李發宗.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物流技術.2011(5)
[2]余娟.獨立學院校企結合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科技導刊.2011(4)
[3]張艷平.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思考[J].現代物流.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