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時代的產物,是當今高校肩負的歷史使命,創業教育不僅增加了大學生就業渠道,也整體上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期間加強大學生創業的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是關鍵,特別是高校應針對有創業意向、創業條件的學生進行精心培養。
【關鍵詞】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業
一、創業的概念及特征
(一)創業的概念
創業是指創業者根據各方面的資源把信息、技術、材料以一定的方式,轉化、創造出產品、價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創業者追求的是使用價值和更多的財富。也可以理解為:創業是一個復雜的創造過程;創業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創業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創業能給創業者帶來利益。
(二)創業的特征
創業就是做事業。做事業通常情況下就得以某種經濟組織形式存在,即以某種公司的形式存在,通過組織(公司)的資源:人力資源、信息、商機、原材料、資金、設備等方面進行生產、經營,獲得經濟利益,而實現創業者的個人價值,可見創業具有如下特征:創業主體的自主性、創業領域的廣泛性、創業途徑的多樣性、創業方式的靈活性、創業的結果可預測性、創業能帶來經濟效益。
二、高校開展的創業迫切性
(一)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也有著歷盡滄桑、飽經磨難的時期。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以智慧、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聞名于世,四大發明等燦爛的文化給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突出的貢獻。
當代大學生是青年的精英,他們聰明、好學;他們朝氣蓬勃、意氣風發;他們充滿活力。今天的在校大學生是未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肩負著民族的尊嚴和發展,祖國未來的興衰。因此我們在教育大學生們學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時刻培養他們肩負民族復興的意識,充分利用高校的一切資源全面提高當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大學生們掌握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時刻牢記振興民族、促進社會的發展的重任。
(二)提高大學生素質
大學生創業過程是自身綜合素質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不僅展示自己的知識、技能,社會經驗、人際關系,辦事能力等,也是他們進入社會,了解社會的過程。大學生創業是適應社會發展,是把知識、技能轉化為價值的過程,在創業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們會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找資料,想辦法,又會通過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重新認識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這樣從理論到實踐,又從實踐到理論,使他們知識、技能、做事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同時也激發大學生們積極創造與不斷進取、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增強他們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使大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緊迫性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畢業生就業成了當今社會又一難題,這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國家未來,民族的希望。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引導廣大學生進行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自主就業,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是高等學校提升服務社會能力,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是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迫切需要;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效應的有效手段。
三、如何在高校中開展創業教育
(一)讓學生了解創業意義
創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大學生創業教育,價值認同是前提,能力培養是關鍵,實踐鍛煉是支撐。通過創業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意識與能力,有著重大的意義。
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創業意識,提高創業能力,也為大學生們自主就業打基礎、做準備,對培養未來的創業者十分必要而有益。而且可以引導、幫助他們發展商機,抓住機會,創造價值,使他們在心理上、經濟上對創業有進一步的認識。事實證明,大學生十分需要創業教育的,而且有很多的大學生也已經投身于創業。
(二)培養學生創業的意識
1.營造良好的環境因素,提升大學生創業意識。一個良好的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意識是至關重要,這些環境因素要求所有的人都能積極的鼓勵大學生創業,能正確對待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的失敗與不足,并鼓勵他們取得的成績,這樣才能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能使更加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
2.加強思想教育,激發大學生創業精神。近幾年全國工商總局的注冊公司數目雖然不斷地增加,但是上升的趨勢和數目依然相對較少,這反映大部分大學生還缺少創業激情,缺少創業拼搏精神。因此我們要大力宣傳大學生中創業成功的典型人物,并鼓勵大學生創業。
(三)加強高等院校創業課的教育
高等院校的創業指導課是大學生接受創業教育的正規途徑。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引導廣大高校學生創業,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的有效手段。因此高校的創業指導課非常重要,它要求授課的老師充分準備,精心組織。
創業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創業實踐活動是創業教育的特定課程模式,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的具體途徑。具體來說,一方面要以社會實踐為基礎,組織學生考察企業創業的經歷和經營狀況,讓他們體驗到現實生活中創業的艱辛、感受到創業需要的頑強精神,培養他們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思想,同時,學校要構建創業實踐環境,為學生提供創業便利,如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礎和創業園等,實現學、研、產一體化。學校對參與創業的大學給予政策、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持,比如說可以用大學生創造的價值來給某些專業課的成績,使某一學科的成績考核與產值結合,這樣能夠充分提動大學生學習、創業的積極性;從經費、稅收、場地給予優惠和提供;配備在創業指導方面的老師。充分調動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業活動,營造良好氛圍,使學生不僅掌握某些專業生產的操作技能,而且能在社會生產、市場營銷、規劃運籌、社會服務等活動中接受鍛煉,提高創業能力。
(四)重點培養有創業意志而且有能力的大學生
經過宣傳、教育,特別是創業指導課的教學,我們篩選出一些有創業意愿,創業能力的大學生,把他們以二十多人分成一組,以HYB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先打好創業的基礎。從企業概念開始講起,讓這些學生了解創辦企業的基本素質和要求,并衡量自己是不是適合創辦企業;然后指導學生怎么把自己的創辦企業的構思變成現實,即告訴學生怎樣去創辦企業,將自己的創業構思,用系統的知識去計劃、演算,形成自己的創業計劃書;最后實行計劃,創辦自己的企業。
在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同時,我們也要給予大學生創業提供優厚的條件,比如,創業基金、創業場地、創業項目上的幫扶,更重要的是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愛護大學生創業。
參考文獻
[1]高山.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2]遼寧省教育廳組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8
[3]國際勞工局.創辦你的企業.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