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文獻中關于企業家信息處理和機會識別-構建機制,來闡明創業機會能同時識別和構建,也可以分別被識別或構建。
【關鍵詞】創業信息處理;創業機會識別;認知和構建觀點;算法和啟發信息處理
一、概述
在文獻中可以發現兩股有關機會識別和人類信息處理的思想流派。一種是源于認知心理學,另一種基于社會構成派或發展心理學。認知主義者對信息處理的觀點依賴于一種模式化或算法式的模型?;谝粋€對10家中小企業的案例研究,描述了一個模型,該模型整合了構建主義或試錯法的信息處理方式,以及認知的或模式化的信息處理觀點,綜合成一個企業家信息處理和機會識別-構建機制。
從亞當斯密提出“看不見的手”開始,經濟學家就開始研究企業家的信息處理了。當代對機會識別的觀點是基于奧地利學派的理論。熊彼特的觀點是追隨機會發現的本體論;Kirzner的觀點傾向于本體論提出的機會制造觀點。本文關注信息處理的分布觀點,呈現出一個算法啟發兩種看似對立的觀點的統一。
二、關鍵定義回顧
(1)直覺和洞察力。Simon(1991)直覺被視作“分析形成的習慣”。他們將洞察力定義為看見和了解事物的內在屬性,尤其是通過直覺。洞察力往往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當一些新的信息呈現在個體面前,引起了一種考慮已知問題或現象的新方法,通過這種方法能抓住事物的必要特征。(2)知識。知識可以被定義為由經驗、環境、解釋和反映合并的信息。知識是高價態的信息,可以直徑用于決策和行動。(3)信息和信息豐富性。信息能改變心理表征。信息的兩個維度:首先,是本體論的維度,一個在個體之間的對話式的交互過程,是個體整合了信息,創造了知識,團體的擔當的角色是知識的擴大器和傳播者。第二,是一個認識論的維度,區別于內隱信息和明確信息之間。(4)創業機會。Casson(1982)等學者將創業機會定義為:“一種情況:引進新的產品,服務,原材料,市場和組織方式通過形成新的方法,目的或方法與目的之間的關系。”此外,不同于最佳或最滿意決策,其中目的是決策者努力實現的,方法是決策者將要使用的,這些都是實現給定的,創業性的決策是創造性決策。這就是創業概念的方法,目的或二者?!?/p>
三、現有研究
信息轉化。Audretsch和Feldman (1996)試圖通過接近和通訊將信息從知識中區分出來,這被一些研究者稱作經濟學的近似。總的來說,完整但隨機分布的信息,不完整的信息和缺失的信息分別代表了對機會識別以配置的,發現的和創造的觀點來定義信息處理。
四、范圍:企業作為分析單元
如果我們認為機會是來自客觀或是內生發現的,企業家可以作為分析的基礎單元。如果我們認為機會是主觀的或是作為一個(外生的)制定的觀點,那么企業家及其環境包括他的組織和信息網絡,同樣能夠代表分析單元。信息處理的視角是圍繞著環境中的個體而不是單純圍繞個體設計的。
五、關鍵命題
(1)創業機會。綜合有關機會識別的研究文獻,我們注意到有關創業機會的兩種解釋:對一些人來說,創業機會是客觀的、內生的、可發現的、獨特的。對于另一些人來說,它是主觀的,外生的,被制定的。(2)創業信息處理。來自認識論的觀點,認知主義者使用形式模型或算法。構成主義者的觀點是使用解釋性或啟發性模型。構成主義者信息處理是以創業者對信息進行一系列的處理為特征的:他們通過使用來自自身環境的信息來構建他們的現實世界。
六、研究方法
我們的目標是對企業家的信息處理過程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通過檢驗已提出模型整合創業發現──制定二分說法的能力。通過扎根理論在過去的24個月的行動研究先前的訪談“揭示和了解現象背后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采用深度訪談的方式從樣本公司進行數據收集。企業家是組織的首席執行官。同時訪談了3~10位中小企業的員工。訪談平均持續時間是90分鐘。這十家企業代表了各種感知到的信息強度等級。
七、應用與結果
在這一樣本中我們發現,組織及個人有處理信息的特殊能力。他們能夠快速吸收模式類似的信息,通過反復試錯來調整自己以適應新信息。他們能夠忍耐不確定性,同樣也能忍耐多義性。從該樣本中我們發現企業家,邊界人員和信息催化劑擁有該能力。組織的信息警覺度由這些第三類信息處理者決定,我們檢驗了這一研究領域的一些新的結果,即企業家作為一個高級的信息處理者的角色。
從一個信息視角的企業家使用兩種方法來識別機會;因此創業機會能夠被同時識別和構建,也可以分別被識別或構建。創業者信息處理整體,洞察力/直覺的前后都依賴于社會交互活動。認知主義者和構建主義者對此意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