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然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一直以來都廣受學者們的關注,其涵義是指自然資源的豐裕與經濟增長呈現負相關關系。即自然資源對經濟增長非但沒有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成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陷阱。本文選取了反映我國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的指標數據及人均GDP數據,定量分析了反映我國森林資源數量與質量的各項指標與人均GDP之間的關系。實證研究表明:森林資源的變化和經濟增長之間呈現出多重形式的關系。
【關鍵詞】森林資源變化;經濟增長;森林資源與經濟發展水平計量分析
林業產業作為基礎性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2010年全國林業產值已突破2萬億元,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900億美元。未來5年,我國將依托林業資源優勢,加快發展以生物資源為主導的十大主導產業,力爭到2015年全國林業總產值達到3.5萬億元。
不僅如此,林業產業還具有資源可再生性、多效復合型、多樣性豐富、環境友好型等特點。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環境支撐和保障。而林業的發展不僅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受到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在我國,林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推動人類生態文明不斷進步的重要物質載體,肩負著促進發展和生態建設的雙重使命。
一、研究基礎
森林資源的變化與人類的活動因素有著很大的關系。張倩(2011)指出,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僅為2/5,人均森林為1/5,主要礦產資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2。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能源、水、土地、礦產等資源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如何協調森林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森林資源從很多方面對地區經濟產生影響。Papyrakis(2009)認為,一個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林業發展狀況和不同的利益群體對森林資源效用的不同認識與追求,必然會形成該國在特定時期的占主導地位的森林經營思想,并決定該國的森林經營目標的形成。經濟發展始終是社會追求的目標,具有多維評價標準。
保護森林資源和改善生態環境能夠恢復長遠經濟發展潛力,但短期會制約我國經濟增長,協調森林資源變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為了實現社會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目標,明確森林資源在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就能夠理解協調我國森林資源變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重大。所以本文將利用第六次森林資源普查的相關數據進一步研究森林資源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二、實證研究
(一)模型建立
基于影響森林資源的變量有多個,并且指標之間彼此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運用單位根檢驗、協整檢驗以及格蘭杰因果檢驗分析新的變量與人均GDP的計量關系。指標選取:本文選取了直接反映森林資源狀況的6個主要指標: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森林蓄積和活立木蓄積以及一些可以間接體現森林資源消長變動的指標。
(二)單位根檢驗(ADF檢驗)。如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水平序列以及一階差分下,各變量都是不平穩的,在進行二階差分以后,各變量都趨于平穩。
(三)協整檢驗
方程一:自變量為森林資源變量,因變量為人均GDP如表2。
方程二:自變量為人均GDP,因變量為森林資源變量如表3。
(四)格蘭杰因果檢驗
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是分析時間序列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考慮到經濟中通常出現的時滯效應,在對時間序列進行因果關系檢驗時,本文將對滯后各期的變量之間關系進行檢驗,其檢驗結果列入下表內。如表4。
則由表可知森林資源的變化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而經濟增長是森林資源變化的格蘭杰原因。
三、結論
從上述表中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協整分析表明,我國森林資源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揭示了長期以來我國森林資源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變化規律,協整系數為0.367,即森林資源每增加1%,經濟增長0.367%,不僅顯示我國森林資源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向性關系,同時也表明我國經濟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林業投資,森林資源對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格蘭杰因果檢驗表明,從總體上認為我國森林資源變化不是經濟增長的格蘭杰原因,而我國經濟增長是引起森林資源變化的格蘭杰原因,僅存在單項因果關系,進一步驗證了林業投資與產業經濟增長之間的協整關系的合理性。
3.由于經濟增長是影響和決定森林資源消長的重要因
素,因此,現階段增加森林資源數量,改善質量的重要途徑,依然依賴于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但不能忽視的是,森林資源狀況的改善不會自動發生,除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變化因素外,還取決于全社會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切實做到對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四、建議
(一)加快造林的綠化進程,確保森林資源的不斷增長
我國森林的覆蓋率較低,林地的利用率也不高。應該逐步提高良種壯苗使用率,注重營造鄉土樹種和強抗逆性樹種。在重點區域大力加強防護林建設。提高重點區域生態修復能力,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以及礦區植被恢復,加快綠化建設。
(二)大力發展林業科技,實行科技興林
首先要做到重視林業基礎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林業科技創新能力。其次,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利用市場機制大力推進林業科技的發展。最后,加大對林業建設的投資。加快林業經濟發展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加大對林業產業的投資,在投資的同時加快對外開放,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參 考 文 獻
[1]邵帥,齊中英.自然資源開發、區域技術創新與經濟增長——一個對“資源詛咒”的機理解釋及實證檢驗[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4):3~10
[2]王愛民,魏紅俠,王玉忠.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相互關系[J].中國環境管理.2010:10(5)15~17
[3]關鳳峻.自然資源對我國經濟發展貢獻的定量分析[J].資源科學.2011:7(4):24~27
[4]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司.第六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及森林資源狀況[J].綠色中國.2005(1):10~12
[5]周少波,胡適耕.自然資源與經濟增長模型的動態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1:10(5):585~588
[6]Matsuyama K..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Comparative Advantage,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92(58):317~334
[7]Papyrakis E.,Gerlagh R..The Resource CurseHypothesis and ItsTrans
-mission Channel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181~193
[8]Gylfason T..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9(45):84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