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超越預算是徹底變革傳統預算的一種新思路。本文以價值網絡環境為背景,分析了傳統預算的局限性,對超越預算的本質特征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超越預算模式構建的三個主要方面。
【關鍵詞】價值網絡;傳統預算;超越預算
一、超越預算的提出背景
企業間價值鏈形態的網絡化使得今天的企業更多需要與其他企業一起共同創造價值。這種情況下,以成本控制為導向的傳統預算模式必然與企業新型的價值管理需求不相適應,企業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預算管理模式來更好滿足其在價值網絡環境下的戰略發展需要。為此,由歐洲跨國型高新科技制造業聯合會所組織的“超越預算圓桌會議論壇”提出了“超越預算”這一預算管理改革方案。所謂“超越預算”,就是在企業組織減少財務計劃甚至不編制預算的情況下,通過企業組織的徹底分權化管理來構建以戰略成效為導向的經營決策系統,是一種徹底變革傳統預算模式的新思路。
二、超越預算的特征
(1)分權式管理。傳統預算模式是一種集權式的信息控制模式,傳統預算模式下的集權式管理就會變得效率低下:一方面,信息傳遞過程的大大延長、信息處理節點的倍增會使得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發生耗損、扭曲,造成價值信息鏈中的“牛鞭效應”;另一方面,企業高度集中的決策控制權和高度分散的信息資源會帶來一系列的代理問題和官僚主義,從而導致預算管理活動操作成本高而效果不佳,降低了價值網絡整體的運行效率。相較而言,超越預算模式更多主張通過原則性的引導和恰當的激勵來實現分權式管理,從而實現彈性的管理機制,提高了企業針對外部市場沖擊的反應速度,減少了企業在不確定環境下的經營風險。(2)戰略目標導向。傳統預算方法中對于成本測算、盈利分析以及預算控制等活動都是基于一種一般經營活動的線性分析思維,而企業在面臨技術創新時往往面臨初始信息的不完整性和實際結果的非線性。這就使傳統預算很難對企業在戰略轉型過程中的創新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監督和決策評價。超越預算模式以戰略目標為導向,更多采用的是戰略決策的綜合分析方法,幫助企業突破傳統預算中線性邏輯思維的障礙,減少了創新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降低了創新活動中企業面臨的研發風險。(3)高參與互動。傳統預算模式下集權式的管理控制往往具有剛性與機械式的特點,與創新所需要的柔性與非線性思維相背離,使系統內部成員缺乏創新精神和工作積極性,并造成一種“目標置換效應”。這種情況下,企業就很難提高整體的運作效率,更難以促進企業內部創新機制的建立。相較而言,超越預算可以讓企業各個層面人員都參與到預算管理工作中來,因此可以實現企業內部信息知識的高度互動交流,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
三、超越預算模式的構建
(1)信息傳遞方向的調整。超越預算模式拓展了以往傳統預算模式下單一的縱向信息傳遞方式,而更多重視企業管理信息在各個部門和成員之間的橫向傳遞,從而實現以每個成員自我為中心、以其他成員為節點的網狀預算信息結構。(2)系統結構的重新構建。傳統的預算管理模式將企業邊界作為信息系統的控制邊界,是一種封閉的信息系統結構。超越預算模式需要將企業的信息系統結構轉變為一種開放信息系統結構,主要體現在:一是從企業間的信息處理過程來看,超越預算模式要實現企業內部與價值網絡中其他成員之間信息系統的相互連接,以促進戰略聯盟企業之間相互配合和協作。二是從企業內部的信息處理過程來看,超越預算模式下的信息系統更多體現為以每個信息節點為信息單元的模塊化結構,從而讓信息系統整體具備靈活調整的特性。三是從企業創新活動的信息處理過程來看,超越預算下的信息系統具有多樣化和分權化的信息處理方式,從而能夠更好的處理企業創新過程中大量的非財務數據以及各種非標準信息。(3)治理機制的改變。傳統預算模式采取的是一種科層制下集權的信息控制方式,而超越預算模式采取的是小團體控制模式,即以信任機制和社會化手段(傳統、文化、價值觀)為基礎,實現高度的分權化管理。
這要求預算管理需要由原來的控制、監督、命令角色逐漸轉向為引導、激勵、協調角色,工作重點也應由內部資源控制轉向創新能力的激發和創新知識的管理,從而讓企業能夠充分利用價值網絡帶來的知識外部效應和資源互補效應,實現自身長遠的戰略目標和持續的價值創造。
參 考 文 獻
[1]馮巧根.超越預算的實務發展動向與評價.會計研究.2005(12)
[2]李志斌.組織轉型視角的預算管理研究.會計研究.2006(11)
[3]羅珉.價值星系:理論解釋與價值創造機制的構建.中國工業經濟.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