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實施建立創新型國家戰略,努力促進技術創新,希望能夠加快產業升級換代,實現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技術創新風險很大,需要風險投資機構的介入,實現技術產品的市場化。我國風險投資行業存在缺乏有效的退出機制、法律不健全等問題。本文提出幾項建議。
【關鍵詞】技術創新;風險投資;退出機制
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策,核心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就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激發全民族創新精神,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技術創新是其中關鍵的一環,要想實現經濟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推動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又離不開風險投資的支持。我國每年的科技成果達3萬項左右,然而轉化率僅在2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80%左右的水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實現轉化所需的資金不能得到保證。
一、技術創新及其特征
一般認為,技術創新是企業家抓住市場潛在盈利機會,以獲取商業利益為目的,重新組織生產條件和要素,建立效能更強、效率更高和費用更低的生產經營系統,從而推出新的產品、新的生產方法、開辟新的市場、獲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應來源或建立企業新的組織,它是包括科技、組織、商業和金融一系列活動的綜合過程,具有以下特征:(1)創造性。技術創新所強調的是新技術的首次應用,因此它必然具有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創新所進行的活動與其他活動比較,具有突破性的提高。創造性是技術創新的本質特征,也是技術創新與企業一般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區別。(2)風險性。首先是因為創新過程需要大量的投入,這種投入能否順利地實現價值補償,受到技術、市場、制度、環境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其次是競爭過程的信息不對稱,投入大量資源開發的創新成果,很可能是競爭者已經完成的,從而使成果失去意義。最后是創新計劃本身作為一項決策無法預見未來的環境變化,不可避免帶有風險性。(3)高投入性。與一般的經濟活動相比較,技術創新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樣機試制,中間試驗,生產設備的添置與生產流程的重新組織或改進,以及試銷活動,都是創新區別于一般的生產經營的特殊活動,都伴隨著新資源的大量投入。(4)高效益性。高投入和高風險,必然伴隨著高效益。高風險往往帶來高回報。創新技術的應用造成了創新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技術上的優勢,形成在一定時期的技術壟斷,從而可以獲得壟斷利潤。
二、我國的風險投資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問題
(1)中國本土風險投資面臨著國際風險投資的激烈競爭。
由于我國風險投資有著巨大的潛在市場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著眾多國際風險資本進入中國市場,使我國風險資本在創建之日起,就面臨境外風險資本的競爭,且競爭日趨激烈。境外風險資本機構,有經驗豐富、受過良好教育的風險資本運作、管理人員,有雄厚的資金,因此有較多的抗風險能力。但在我國,風險投資缺乏退出機制、政策法律都不健全,導致我國本土風險投資在競爭中處于劣勢。(2)尚未建立風險投資的有效退出機制。風險投資之所以需要退出機制,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風險投資以承擔高風險為前提,以高收益為目的。二是風險投資是高科技成果的商業性開發和實現產業化的一種新的投資機制,高科技的開發及其成果的商業化、產業化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失敗率高。因此,健全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對風險投資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3)政策和法律對風險投資的支持和保護不夠。由于始終缺乏一些具體的、切實可行的政策,對風險投資的建立和發展缺乏實質性支持,導致我國本土風險投資長期處于艱苦創業階段。我國的法律在對知識產權、技術創新方面的保護仍存在缺陷,研究開發者在經過艱苦的技術開發和產品試制后獲得的成果很容易被剽竊和仿冒,使其可能獲得的超額利潤化為烏有,使風險投資者血本無歸。(4)民間資本介入不足。我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以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為主,缺乏社會投資的參與。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現階段國家投入科技資金不足,企業投資更是很好。由于信息不對稱,往往存在申請單位和審批部門資金的博弈,作為國家的一個委托機構。審批部門往往缺乏對風險評估、控制的激勵,所以許多審批的項目的結果不盡如人意。由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缺陷,民間資本介入風險投資行業的風險較高,所以我國本土的風險投資總額相對很小。
參 考 文 獻
[1]劉義康.發展我國風險投資的機遇、挑戰和對策[J].工業技術經濟.2006(1)
[2]羅光洋,安利.風險投資的政府支撐體系研究[J].工作研究.2007(1)
[3]陽銀娟.民間資本進入科技風險投資的途徑[J].企業導報.2009(12):44
[4]丁兆慶.積極推進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若干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