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研究了政府采購審計監督存在的不足,然后從完善政府采購法規建設、提高相關人員轉移素質、建立有效審計機制等出發分析了完善我國政府采購審計監督的措施。
【關鍵詞】政府采購;審計監督;法規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已于2002年頒布實施,這使我國的政府采購工作有了更完善的法律制度。然而,從重慶“床脆脆”事件,再到“格力空調廢標案”等一系列案件,可以看出,政府采購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和缺陷,特別是對政府采購的審計監督體系建設滯后。我國于1995年開始實行政府采購試點,從此以后我國政府采購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我國政府采購金額從1999年的130億元到2011年突破1億元,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
一、我國政府采購審計監督存在的問題
(1)政府采購審計監督體系不完善?!吨腥A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第59條、第67條、第68條、第69條分別對我國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審計部門、監察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責做了一些規定,然而這些規定比較籠統,在政府采購實踐中很多方面沒有明確。除此之外,我國政府采購法的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還沒有落實比較系統的審計操作規范,即使已出臺了部分規章制度,其規范性和防范性也很欠缺,這些都導致政府采購審計監督制度的內容太模糊,缺乏操作性。(2)審計人員經驗不足。當前,我國政府采購審計人員隊伍的建設落后于我國政府采購工作的快速發展,部分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和經驗還存在不足。(3)政府采購審計監督的阻力很大。很多中央機關和地方政府對政府采購審計監督的重視不足,還在政府采購過程中存在一些執行和管理不規范的問題。而進行政府采購的部門在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時,要么不理解而不配合,要么由于維護自身利益而抵制審計監督的進行,導致審計的工作不能正常開展,最終影響了審計監督的質量。此外,部分社會團體、事業單位等由于實行政府采購而導致自身采購支配權喪失,因此對政府采購不理解甚至產生憎恨情緒,因此在接受審計監督時,不熱情配合甚至有嚴重的抵觸情緒,這都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在實際的政府采購審計中,審計監督遇到的阻力很大,審計工作很難順利開展。
二、完善我國政府采購審計監督的建議
(1)完善政府采購法規建設。政府采購具有獨特的審計特點、審計內容和審計方法。因此,可以抓緊收集一些地方實施政府采購審計監督的好辦法和經驗,召集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調研,根據積累的良好經驗制定出的獨特的審計辦法,這些辦法不但能指導當前的審計工作,而且要有前瞻性。這些審計辦法要明確政府采購審計的范圍、審計方式、審計標準、處理意見、審計報告的編寫等,從而保證政府采購審計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此外,國家應盡快頒布《政府采購法》的具體實施細則,對政府采購具體流程管理、招投標管理、采購合同管理、采購活動監督檢查、質疑與投訴管理、采購質量管理、采購人員管理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地方政府財政部門也要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法》的具體措施和辦法,為本地的政府采購審計監督提供了充分的依據。(2)提高相關人員專業素質。首先要加強政府采購審計相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使他們樹立堅定不移地政治立場和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在審計工作中,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大膽科學地進行審計,不徇私枉法,不以權謀私,確保審計工作的科學性、權威性。其次加強政府采購審計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業務技能。要對相關人員培訓政府采購相關的法律、法規、采購招標投標管理、質量管理、計算機水平等各方面的知識,切實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從而保證政府采購的順利開展。(3)建立有效的審計機制。在審計過程中,必須圍繞審計政府采購執行機構為核心,審計計劃和審計方案要統一編制,并統一調配審計力量和人員,通過協調減少麻煩,增強審計人員的使命感,并及時發現問題。要建立和完善對政府采購供應商的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制度、推行信譽淘汰制度,通過檢查對違反政府采購協議的暗箱操作、行賄、以次充好等違法行為要及時查處,觸犯刑法的要移交相關司法機構處理。
加強政府采購的審計監督是政府采購工作的一項重要環節,是實現政府采購健康運行的一個重要前提。所以,有必要從審計的角度對我國現行的政府采購監督體系進行一定程度的深入研究,以便使我國的政府采購審計監督制度能夠更加完善,使政府采購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王武新,陳光.政府采購審計內容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1(22)
[2]趙運勝,黎明,郭陳平等.新形勢下加強政府采購審計監督的對策研究[J].世紀橋.2010(19)
[3]王蕾.淺析政府采購審計[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