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入WTO之后,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小企業無論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際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挑戰無處不在。傳統產業內的中小企業,就如同溫室里的花朵,如果不能緊跟市場發展的方向,加入到信息化管理的隊伍中來,廣泛的吸納專業技術人才,用技術創優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必定不能適應外界復雜的環境變化。
【關鍵詞】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
企業信息化是究竟什么?企業利用計算機、數據庫、網絡等現代科技技術,在信息化平臺上通過局域網、互聯網對信息資源加以開發利用來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減少企業交易成本、改善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創優能力、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就是企業信息化。
一、信息化與中小企業競爭力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我國正逐步普及,但究竟什么樣的管理才叫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如何在管理中運用,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沒有搞清楚。當前中小企業所謂的信息化管理只限于擁有電腦,建立企業網站這個層面,少數企業施行的信息化管理不僅沒有充分發揮管理的優勢,反而由于企業自身對信息化管理認識不夠,導致信息化管理成為一塊雞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不能提升企業競爭力,真正的信息化管理根本沒有得以實現。我國中小企業多處于行業從屬地位,相互之間的競爭大多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原因是他們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信息化管理剛好滿足這些企業發展需要。那些運用了信息化管理的企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對數據信息進行系統采集,經過技術處理,有效傳輸,并運用于企業的生產部門、銷售部門、科研部門、人事部門以及財務部門的管理。另一方面發達的互聯網技術,對企業獲取外部信息帶來了便利。信息系統的科學使用,企業能迅速和準確的獲取企業內外部的信息,通過系統的加工處理以及企業領導的正確決策,企業就能實現部門與部門之間、職工與職工之間的密切配合,從而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
二、信息化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1)對企業組織運行的影響。中小企業的發展伴隨著兩個問題:交錯整合過程的不確定性、活動分工的不明確性,所以中小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復雜不穩定。企業要想依照既定的管理模式實現良性運行,就必須以客觀的手段強化企業和職工的管理意識及管理行為。事實證明,唯有信息化管理能夠給中小企業提供這樣的經營管理運作模式,信息化管理使增強了企業職工的團隊合作精神,使企業各個部門的職工可以各司其職、配合默契。(2)對企業生產制造管理的影響。中小企業在生產制造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企業庫存管理不當,經常有大量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積壓在倉庫中,導致企業現金流動性差、運營成本高、利潤小,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對生產能力不足或陳舊的生產線進行更替。企業唯有采用信息化管理,通過先進技術優化生產資源,才能使企業各功能之間的和諧運轉、利潤空間得到提高。(3)對企業客戶關系和供應鏈管理的影響。中小企業要想在短時間之內建立科學的業務管理流程,唯有采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可以提升產品的合格率,準時將產品交到客戶手中,拉近了企業與消費者和供應商之間的距離,節約了客戶交易成本,企業和客戶之間建立良好的聯系,使消費者能更好地了解市場,也使企業能更準確地把握市場。中小企業實施企業信息化管理,使企業實現了先進的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交易系統,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4)對企業技術創優的影響。技術創優能力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及其重要,不僅是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基礎,而且能夠彌補中小企業在規模、資金等方面的缺陷。中小企業提升技術創業能力、開發新產品的能力、拓寬研發思維的能力都可以通過信息化管理得到實現。此外,信息化管理還使中小企業暢通了信息交流溝通,新產品開發速度得到加快,設計新產品、生產新產品、改進產品、增加產品性能的成本都隨之降低,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資金。(5)幫助企業擴大競爭領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型企業長期積累起來以技術優勢為主體的市場環境發展變化,信息的不對稱性進一步減弱,中小企業在許多信息的獲取方面以及技術的學習、運用方面,已逐漸趕上了大企業的腳步,中小企業結構簡單,使中小企業能利用信息資源,快速學習到大企業的豐富經驗,比大企業更快掌握一些先進的技術以及知識,通過技術創優,中小企業呈現后發制人的趨勢。
總之,中小企業想要共享世界范圍內的技術、資本、人力資源、知識,就必須在夾縫中找生存,要想和大企業一起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實行企業信息化管理,這能為中小企業帶來最根本的變化。
參 考 文 獻
[1]金鋪.淺議中小企業如何實現管理信息化[J].現代商業.2009(3)
[2]楊靜,張雅歌.中小企業信息化之路[J].企業導報.2010(9)
[3]王長江.淺談中小企業信息化現狀與對策[J].中國商界.2008(12)
[4]孫紅.中小企業信息化戰略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