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關心幫助國有企業的部分困難群體,如何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是創建和諧企業的重要課題。河南油田有針對性地開展“一助一”幫扶,建立長效機制,一方面幫助職工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另一方面讓企業領導干部走近群眾、了解群眾、關心群眾,促進企業與職工群眾之間的和諧。
【關鍵詞】獨立工礦區;扶貧幫困;和諧企業建設
一、改進扶貧幫困工作的原因
構建和諧,民生為本。近年來河南油田把扶貧幫困工作作為服務職工群眾、構建和諧油田的一項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見到了明顯成效,創造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和做法,但也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扶貧幫困工作需要關口前移。導致職工群眾困難的原因很多,僅用經濟幫扶手段是不夠的,只有在經濟幫扶的同時,傾注真心實意,加強各方面力量的協調聯動,提供多方面服務,幫助困難群體用足、用好、用活國家及各級黨政組織的政策,發揮好牽線搭橋、組織協調作用,達到治標治本、從源頭解決職工群眾困難的目的。二是扶貧幫困工作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反思過去的扶貧幫困工作,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很多措施和制度,但有些制度和措施沒有落到實處,有些落實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一助一”幫扶工程,就是要使幫扶的人員明確化、幫扶對象具體化,幫扶工作公開化、幫扶措施透明化,做到有制度、有目標、有監督、有落實,形成一套規范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三是扶貧幫困工作需要擴大參與面。開展“一助一”活動使領導干部多了一條深入基層、了解民情的渠道,有利于提高領導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發揮領導干部的帶動作用,在全局形成一個層層積極對扶貧幫困工作負責,人人主動為扶貧幫困工作盡力的大環境。
二、“一助一”扶貧幫困工程的思路
在組織機構上,成立由工會負責的幫扶中心,各下屬單位幫扶機構設在工會,社區管委會設立幫扶工作站。各單位、各部門在油田幫扶中心的統一組織領導下,既有分工又有協作,既體現本部門業務工作的側重點,同時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推進扶貧幫困工作深入開展。在工作原則上,明確“組織委托、義務幫扶”;“依法辦事、力所能及”;“幫扶不包辦、協助不代替”;“自救和幫扶相結合”四條原則。在工作內容上,所有局、處級干部和社區科級以上干部,與特困家庭、困難家庭結對,實行長期固定“一助一”幫扶。著力促進由經濟幫扶向全面幫扶轉變,由輸血向造血、暫時性幫扶向推動困難群體自立自強轉變。在經濟幫扶的基礎上,增加了優惠政策落實、政策咨詢、困難協調三項內容:協助落實油田特困家庭、困難家庭扶貧救助資金及時到位;協調油田扶貧幫困優惠政策的落實;為幫扶對象提供有關政策法規咨詢服務,釋疑解惑;幫助、協調解決幫扶對象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好思想工作,樹立其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具體措施上,對幫扶結對情況在報紙上進行公示,對幫扶中的好人好事進行大力宣傳;幫扶人員至少每季度與幫扶對象聯系一次,每半年家訪一次,積極為幫扶對象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建立《“一助一”扶貧幫困登記表》和“一助一”聯系卡;參加幫扶工作的干部做到“四個親自”和“三摸清一幫助”。“四個親自”:即親自走訪幫扶對象、親自與幫扶對象講政策解疙瘩、親自摸透實情、親自協調解決問題。“三摸清一幫助”,即摸清生活狀況和思想動向、摸清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摸清形成困難和問題的原因,依法按政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思想問題,確保“一助一”幫扶工作不走過場,落到實處。
三、實施“一助一”扶貧幫困工程的體會
“一助一”扶貧幫困工程實施一年來,全油田結成對子488對,化解各類矛盾問題489個,避免信訪200起,促進困難家庭成員實現就業創業75人,受到了職工的普遍歡迎,促進了企業和諧、社會和諧。主要有以下收獲和體會:一是樹立了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黨員干部在幫扶困難群眾的過程中,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促進了作風轉變,提高了做群眾工作的本領,增強了解決各種復雜矛盾問題的能力,在為職工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中樹立了良好形象和威信。二是促進了企業和諧穩定。“一助一”扶貧幫困工程的實施,不僅讓職工群眾的實際困難得到及時解決,也使職工群眾的觀念得到更新,思想問題得到及時溝通,對企業更加理解。三是形成了扶貧幫困、獻愛心的良好風尚。油田重視“一助一”扶貧幫困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宣傳、引導工作,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板報、櫥窗、居民論壇等載體,宣傳在“一助一”扶貧幫困工程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以及困難職工群眾通過自立自救、自強不息實現脫貧解困的典型事跡,對幫扶工作中涌現出的典型事跡、好的經驗做法及時總結推廣,增強社會效應,讓“扶貧幫困,奉獻愛心”成為一種自覺行動,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成為推進企業持續有效和諧發展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