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經濟刺激計劃的具體實施,我國的基礎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國家對施工企業稅收征管力度越來越大,施工企業因其項目多范圍廣,繳納的稅種多,具有廣闊的納稅籌劃空間。本文通過對稅收法規進行梳理,并具體闡釋了施工企業的納稅籌劃特點及技巧運用。
【關鍵詞】施工企業;納稅籌劃;特點;運用
一、施工企業納稅籌劃法規及特點
本文所講的納稅籌劃為狹義的概念,即企業在稅法及相關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中各環節事項進行事前籌劃,在眾多的納稅方案中,選擇出使得企業整體稅收負擔最低、整體稅后利潤最大化的方案,并最終使企業獲取最大經濟利益,以達到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化目的的經濟行為。我國稅法按大類來劃分,主要有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和其他稅。施工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購進原材料及銷售過程中會受到增值稅的相關法規約束;在建設建筑活動中有營業稅資源稅等的制約;占用土地會涉及到繳納土地使用稅和土地增值稅;簽訂合同等活動又需繳納印花稅;購置車輛需要繳納車船稅;此外還有城建稅;最后企業實現盈利后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在各個納稅環節中,都有一定的籌劃空間。由于施工企業的特殊性,即施工企業主要經營活動為承包、提供建筑、安裝勞務服務來實現盈利,同時施工企業還有總分包和承攬等經營活動。因此施工企業在納稅籌劃時,需注意具有以下幾項特殊的經營活動:建設方與施工方之間的材料供應問題;總包與分包營業額分配問題;簽訂合同中稅款歸屬方的約定問題;自建材料與購進材料選擇等問題。
二、施工企業稅收籌劃
(1)免稅技術的運用。施工企業應緊跟相關法規政策,或投資建設國家政策偏向的地區來實現稅收的減免,如《關于青藏鐵路建設期間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就減免建設期間的各項稅收。施工企業可以對擬銷售的不動產或準備轉讓的無形資產,首先投資入股,然后再轉讓股權,此過程中,企業無需繳納營業稅,進需繳納印花稅,此時企業承擔的稅負大大減輕。(2)減稅技術的運用。減稅技術即法律允許的范圍下,利用國家減稅政策使其減少或降低應納稅所額得而實現節稅的技術。由施工企業的特殊性,即施工企業部分業務活動為安裝工程等,按照《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凡是施工企業所安裝的自身生產設備作為安裝工程計入總值的,其營業額計算時應包括自產設備的價值。施工企業為實現減少應納稅額,在其從事安裝工程活動時,簽訂相應合同時,應盡量采取外購機器設備或由建設單位提供,而避開將自產的設備計入安裝工程的總值中,僅由從事安裝活動的施工企業提供安裝服務,收取安裝服務費用,使該施工企業的營業額中不含有其所安裝設備的價款,從而減少應納營業稅額,實現節稅的目的。(3)稅率差異技術的運用。稅率差異技術即在相關法律允許內,利用稅率的差異實現直接減稅的技術。稅率差異可通過地區差異、行業差異以及企業性質的差異等來實現減輕稅負的目的。(4)抵稅技術的運用。施工企業采用不同的融資方式都存在的資本成本,按照稅法規定,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而權益性資本融資則不可抵扣,只能在稅后分配,由此施工企業需在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時,考慮負債的抵稅情況。(5)分割技術技術的運用。相關稅法規定,建筑行業的總承包人如果將工程分包給其他企業,則可以按照工程的總承包額扣除分包價款后的余額為作為計算的營業額。施工企業可以通過與其具有經營資質的子公司簽訂分包合同,來實現分包額抵免總營業稅額。例如施工企業有一項工程,承包總額為300萬,此時該施工企業應納營業稅額為9萬,若該施工企業通過與其控制的其他的子公司簽訂分包合同,將部分工程分包給其子公司,如分包額為100萬,此時該施工企業的應納營業稅額為6萬。另外《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施工企業內部非獨立核算的部門為本企業承擔安裝建筑業務時,不征營業稅。施工企業可利用此項法規,將由公司承建的項目轉向其非獨立核算的部門承建,減免其營業稅計算總額。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梳理我國相關稅收法規及稅種,并全面分析納稅籌劃的特點及施工企業的特殊性,通過具體分析各項納稅籌劃技術的特點,結合施工企業的經營特征,分別舉例說明了各項納稅籌劃技術在施工企業中的運用,為以后企業的納稅提供了指引方向。施工企業應結合其自身的特征,及時關注國家的法規政策,把握國家政策動態,充分做好研究,并考慮成本效益的原則,為減輕企業稅負做好籌劃準備。
參 考 文 獻
[1]陳克利,王建華.現代企業稅收籌劃理論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04
[2]周華洋.怎樣合理避稅[M].中國物資出版社,2004
[3]彭夯,蔣懿,嚴晨智.企業稅收籌劃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李正明.實施納稅籌劃合理降低企業稅收成本[J].企業導報.2010(4)
[5]賀飛躍.稅收籌劃理論與實務[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