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是一種必然趨勢。應立足國情,加強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研究和探討,并注意學習、吸收發達國家會計改革的先進經驗,借鑒國際慣例,推進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獲得更大的發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
一、立足國情,借鑒國際慣例,推進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
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是一種必然趨勢,這不僅是因為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環境發生巨大變化,也是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會計國際化的需要。對此,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事業單位出現的新業務和新問題,加強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研究和探討,并注意學習、吸收發達國家會計改革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我國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獲得更大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事業單位會計體系國際化程度較低,很多方面都與國際慣例不盡一致,難以按國際慣例與國外交流。調整、修訂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使其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增加與國際會計制度的趨同性,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打破所有制性質和行業限制,建立統一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我國的事業單位被劃分為兩大類進行管理,即國有事業單位和民間事業單位,二者分別執行不同的會計制度。同為事業單位卻適用不同的會計處理制度,造成兩類事業單位提供的會計信息口徑不一致,使兩類事業單位之間因行業與性質不同而使其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降低,難以對它們的資金使用效益及管理水平進行對比分析,不利于推進事業單位的整體改革。因此,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應強調事業單位財務的整體性,必須打破所有制性質和行業限制,形成一個適用性廣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使不同行業、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事業單位共用一樣的會計規范,這不僅有利于事業單位間會計信息的橫向比較,也符合國際慣例。
三、改革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引入權責發生制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規定,事業單位會計屬于預算會計的范疇,適用收付實現制。這一規定,僅從事業單位與國家預算執行的角度,較多地考慮預算會計的各會計主體與會計核算基礎的統一,要求事業單位會計與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一道采用收付實現制,而對事業單位內在特點以及其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運作方式、未來事業單位產業化、市場化情況考慮不足。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預算管理體制的逐步深化,財政分配格局和單位財務管理形式都發生了極大變化,對事業單位會計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背景下,收付實現制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適時適當地引入權責發生制成為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基礎的理想選擇。它能更準確反映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以及財務狀況,能更好地將成本與績效比較,為事業單位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也更有利于提高財務報告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實性。因此,引入權責發生制對事業單位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四、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
(1)固定資產的核算問題。對固定資產的核算,事業單位都不提折舊,這就使負債表反映的固定資產價值虛增。而資產計提折舊,可以促使事業單位更加注意其對有關資產的管理和維護,更好地管理資產,更有效地發揮資產的經濟效益,也可以客觀評價事業單位的績效。因此事業單位應該實行固定資產折舊制度,統一增設“累計折舊”科目,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損耗。(2)對外投資的核算問題。隨著事業單位走向市場,外單位向事業單位投資的業務會越來越多,但現行制度中沒有規定對接受投資的核算,致使接收投資的各單位在這方面的賬務處理相當隨意,必須加以規范,以防混亂。可在事業基金總賬科目下增設子科目即二級科目——“實收投資”,以專門用來核算外單位投入的貨幣資金、材料及無形資產。(3)基建業務的核算問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未設置相應會計科目進行基建業務的核算,這一部分業務不在本單位會計核算體系之內,這使得單位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核算體系,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完整性。為此,應將基本建設單位會計納入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體系。在事業單位會計中增設“在建工程”科目, 并設置相應的明細科目,歸集基建成本,對基建工程進行明細核算,以此來完整反映基建項目資金的來龍去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五、改進事業單位財務報告體系,增加現金流量表和附注披露
沒有現金流量表是現行事業單位財務報表體系的一個嚴重缺陷。隨著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更全面以及事業單位內部管理的進一步需要,提供反映事業單位在一定時期的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和現金凈額情況的現金流量表是必然趨勢。同時,將現金流量表納入事業單位財務報表體系,以動態地反映其未來的現金流量,這也是國際通行的慣例。此外,由于會計計量的局限性,許多有用的信息無法進入財務報表的主表,但通過附注可以披露出來,從而增加會計報表的信息含量。因此,應增加附注披露,保證事業單位財務報表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