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市公司收購是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本文從上市公司收購制度背景,上市公司收購條件以及收購的基本制度三個方面對該制度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上市公司收購;制度背景;條件;基本制度
一、制度背景
上市公司收購以及權益變動的主要形式包括證券市場的交易(集中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直接或間接),要約收購(全面要約或部分要約),國有股份行政劃轉,上市公司定向發行新股,換股方式吸收合并,司法拍賣或裁定,以上市公司股權作為出資設立新公司,信托或資產管理安排、繼承、贈與、合并計算等,控股股東改制(間接收購的特殊形式)。自2005年10月起,國務院批準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的通知(26條意見)14條:支持優質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優做強;支持具備條件的優質大型企業實現整體上市;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多樣化的支付手段進行收購兼并,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相應一系列法律法規制度出現了新的變化以適應新的兼并制度的運行和證券市場的發展:2006年9月頒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以規范上市公司股東權益變動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的收購及要約義務豁免的程序;2008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鼓勵以市場為導向的實質性重組,增強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2008年8月,《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管理辦法》對財務顧問進行資格管理,發揮財務顧問在并購重組中的積極作用;2008年9月,關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六十三條的決定上市公司30%以上的股東增持股份,一年之內不超過2%的,可以先增持再進行備案豁免;2008年10月,《上市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的補充規定》規定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可以自主進行,無須報證監會審核無異議,也無須聘請財務顧問發表意見。
二、上市公司收購應具備的條件
上市公司收購在本質上即為證券買賣,具有證券交易的性質。公司收購通常涉及三方利益關系人,即收購方、出售者及目標公司。主要參與主體有:受讓人(包括一致行動人)、出讓人(原持股股東)、被收購公司的董事會、財務顧問及其他中介機構、監管部門(證監會和相關主管部門)、證券交易所、登記公司。要成功的完成上市公司的收購必須具備客體條件、市場條件和目的條件等??腕w條件即為上市公司收購針對的客體是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即公司發行在外且被投資者持有的公司股票;市場條件即上市公司收購須借助依法設立、經批準進行證券買賣或交易的證券交易場所完成;目的條件,收購上市公司是否須以控制上市公司為目的,投資者若以控制上市公司為目的買進股票,其行為則屬于公司收購。
三、上市公司收購基本制度
(1)信息披露制度。我國證券法頒布了大量持股披露制度,即股東在持股達到一定比例時,有報告并披露持股意圖的義務。大股東的持股報告義務。進行信息披露,要遵循階段性、分層次的基本要求,按照持股比例,提交相應權益變動報告書。(2)慢走規則?!奥咭巹t”即投資者在其所持股票超過上市公司總發行量的5%時及在此之后其所持股份比例每增減5%,應在法定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慢走規則的重點,是控制大股東買賣上市公司股票的節奏。(3)收購制度。證券法中的收購制度包括繼續收購與協議收購制度制度?!蹲C券法》第81條規定,繼續收購,是指已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票的投資者繼續收購上市公司上市股票或非上市股票的行為。協議收購,是指收購人與公司股票持有人依照收購協議或者股份轉讓協議,取得其所持國家股或法人股的收購行為。協議收購須受《證券法》和《公司法》的雙重管轄,僅適用于非上市股票。要約收購是通過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收購股票的行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要約收購是指持有公司股票5%以上的收購人,通過證券交易所交易,向其他持有人購買所持流通股股票的收購行為。狹義上,要約收購僅指持有公司30%以上股票的收購人,通過證券交易所交易,采取“收購要約”形式,向其他股東收購所持股票的行為。協議收購的標的是公司發行在外的非流通股票,即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三類。協議收購以雙方當事人之間達成書面的收購協議作為成立標志。《證券法》第90條規定,采取協議收購方式的,協議雙方可以臨時委托證券登記結算機構保管協議轉讓的股票,并將資金存放于指定的銀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作為負責辦理股票過戶登記的專門機構,對各上市公司的股東及股權變動情況十分清楚,由該機構接受股票的臨時保管,將有助于消除風險。
所以,嚴格的說,公司收購兼并是投資者的正常交易行為,防止惡性收購,以穩定股市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在我國建立起廣泛的健全的的上市公司收購制度,對于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實現企業資產良性整合,優化產業結構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葉林著.證券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梁彗星著.民法總論[M].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