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在各大高校也開展地如火如荼。筆者在親身經歷就業指導培訓過程中感受頗多,于是簡要通過該文章談談筆者的淺薄想法。本文主要介紹了就業指導的定義、內容、作用和意義,并且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提出了自己一些的淺顯建議。
【關鍵詞】就業指導;大學生
一、就業指導簡介
(1)定義。就業指導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大類。狹義的就業指導,是給要求就業的勞動者傳遞就業信息,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溝通的橋梁。廣義的就業指導,則包括預測要求就業的勞動力資源,社會需求量,匯集、傳遞就業信息,培養勞動技能,組織勞動力市場以及推薦、介紹、組織招聘等與就業有關的綜合性社會咨詢、服務活動。在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就業指導除了以上的內容,還應包括就業的國家政策導向,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歷史背景。就業指導作為一種專門的工作和課題,最早起源于美國。早在1894年美國加州工藝學校就有人推行就業。后來,在德國、蘇格蘭等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相繼開展了專門的職業指導活動。1908年美國職業指導專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就業指導”的概念,提出幫助人們正確選擇職業的三因素理論。1911年美國的哈佛大學在世界上首開先河,在大學生中開設了就業指導課。在我國,清華學校早在1916年就開始著手和籌備這項工作,1923年正式成立了職業指導委員會,拉開了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序幕,1925年還出版了《職業指導實施》一書,記錄下我國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歷史。
二、就業指導的主要內容
高校對畢業生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投入力度不夠,近年來基本每個高校都已建立了專門針對畢業生創業就業的就業指導中心,但該組織機構再高校中發揮的作用卻遠遠未達到應有的水平,甚至在一些高校該部門形同虛設,并沒有很好的服務于同學的就業指導上。而對于就業指導隊伍的建設,高校也較忽略了這一群體的建設,僅僅就職稱來說,很多高校就沒有為這支隊伍的職稱評定出臺相關的實施方案政策,這造成了很多指導人員沒有專業技術職稱。而與就業指導人員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支隊伍的士氣,沒有了工作熱情和穩定的保障,很容易就導致了人員流失,同時一并引發了很多的問題。而且在就業指導隊伍當中也有不少的人員的兼職的,這樣的非職業化輔導對于畢業生來說起到的作用與我們預期的肯定是相去甚遠,因此,加大力度建設畢業生就業指導隊伍,全面提高指導人員素質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三、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意義
(1)國家方針政策。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勞動就業。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認真做好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在高校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加快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體現。因此,大學畢業生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安國之策,高校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促進大學生就業,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2)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是一個老大難,現如今越來越成為國家、社會和家庭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讓我們的高等院校不得不將更多的人力、精力和物力投入到就業指導工作上。我們來看2012年的就業形勢:我們可對今后一段時間內城鎮勞動力市場上需要關注的就業困難群體構成做出大體的數量估計,剔除在農村內部流動部分后,農民工進入城鎮就業的人數約1.46億人;新畢業大學生約660萬人,加上往年畢業尚未就業的150萬人,總共超過800萬人;按照近年來較高的登記失業率4.3%估算,城鎮失業和可能失業的人數大約1600萬人;假設8000余萬靈活就業人員中有一半就業比較穩定,另外4000萬則屬于就業困難人員。這些人群之間可能有交叉,但總體而言可以反映就業困難群體的數量和構成,即全部城鎮就業人口中接近一半經常面臨明顯的就業困難。如此嚴峻的就業環境讓我們在努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同時,也得考慮從其他方面增強高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3)對大學生的好處。第一,就業指導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念。現如今,由于大學生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驗,再加上對自身的了解不夠全面,在確認自己到底適合什么工作缺乏客觀理性地分析和判斷,從而導致了在如此繁多的行業和崗位里挑花了眼,成了無頭的蒼蠅。因此,正確的就業觀念對于一個大學生能否順利實現就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第二,就業指導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除了包括學校學習的專業能力外,還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就業能力包括一般就業能力和特殊就業能力。一般就業能力是指:一個人的態度、世界觀、價值觀、習慣;與工作有關的一些能力,主要是指處理與周圍的人和工作環境的關系的能力,如怎樣進行工作,如何與人相處等;自我管理能力,如決策能力、對現實的理解能力、對現實資源的利用能力,以及有關自我方面的一些知識、對學校所學課程與工作中具體運用之間的關系的理解能力。特殊就業能力是指某個職業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環境所需的某種特殊技能。
四、對當前高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的建議
(1)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方針。為了保障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順利有序的開展,高校應提前制定好就業指導方案,有針對、有計劃的對同學進行就業指導,同時堅持個性化與多元化的方式相結合,有效、持續、不間斷的對學生進行階段性的評估與總結。堅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全程化,從制度上、執行方案上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全程化的資金來源,以人為本,盡可能的滿足大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求職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統籌指導下,從思想引導、政策引導、創業引導和心理輔導等方面促成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使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擇業標準和發展方向。(2)加強對外聯系,積極為學生創造就業創業機會。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應加強與社會的聯系,緊密掌握人才市場人才需求要求、動態信息,有效整合就業創業信息資源渠道,并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今年恰逢國內經濟首次破八下滑,就業形勢受之影響變得更為嚴峻,各高校校園招聘企業驟然減少,所以高校更應該主動出擊,向就業單位發出邀請函,邀請他們來參加學校的就業雙向選擇會,給同學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3)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倡導同學們重視實習工作。就業指導處應以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導向,積極錯開學生實習與課程沖突時間,靈活安排同學們到企業進行實習,幫助同學們積累職場工作經驗,并通過實習了解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和方向,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避免學生盲目求職,得不償失。(4)加強學生求職面試技巧的培訓。采取措施提升學生求職面試技巧是提升學生就業率、求職成功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對學生未能進行詳盡、科學的求職指導、就業準備指導,很多同學到了大四其實都還沒能及時的進入求職就業準備的狀態,對于簡歷制作、求職筆試和用人單位的面試等方面知之甚少,更談不上準備。
綜上所述,面對越來越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每一所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指導畢業生面向社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合適的職業而充分就業,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黃建春,肖輝.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課程視角探析[J].學理論.2010(3)
[2]寶艷紅.談發揮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8(4)
[3]杜生民.論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作用[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
[4]鄭斯楣.關于高職學生就業素質教育的思考[J].企業導報.2010(3)
[5]梁軍.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