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是大學校園的一句流行語,大學生曠課在當今已經很普遍的現象,可見大學生曠課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學校以加強學風建設的名義采取了各種方式和手段,試圖改變這種現狀,但收效甚微甚至引起學生的不滿。大學生曠課率居高不下,既影響了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針對大學生曠課現象,應從不同方面對大學生曠課行為進行及時的探究和預防。
【關鍵詞】大學生;曠課;問題;對策
曠課是指學生在上課期間擅自離開學校或無正當理由不到校學習的行為。曠課行為在心理上表現為厭學,是一種心理狀態,不是某些學生特有的,而是所有學生潛在的共同問題,僅僅表現為程度上的不同。一旦客觀條件對其進行作用,曠課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它是高校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不良現象,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大學生曠課的弊端
(1)對正常的教學秩序產生了不良影響。高校處于對學風的建設和教學水平的重視,學校會要求任課老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點到。這樣一來,老師不得不占用一定的課堂時間用于學生到課率的檢查,課堂點到的結果影響了教學進度。老師為了保證教學進度不得不加快其講課的速度,會省去一些教學環節,會導致教學質量的大打折扣。(2)加重學生違規違紀現象。由于大學生思維靈活、思想開放,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由于其思辨能力相對較弱,考慮問題深度不夠,情緒易受環境的干擾和影響,加上在脫離父母和老師的管束后,使他們有了大量閑暇時間,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最終就可能導致違法亂紀事件的發生。(3)導致不能順利完成學業。因為曠課,導致學生在課程上的脫節,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促進了更為頻繁的曠課。最后期末考試不能通過,補考或重修又帶來更大的學習壓力。由于學生壓力過大,產生考試作弊和厭學情緒,違規違紀,受到應有的懲罰,最后對學習徹底失去信心,學業也就此終結,影響了自己的長遠發展,給個人、家庭、學校及社會帶來了不應有的損失,產生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
二、大學生曠課的原因
(1)缺乏學習動力。進入大學校園的部分大學生學習動機不明確,只想混個文憑,認為上大學是給家長上的,滿足父母的愿望。也有一部分學生剛剛踏入高校,在擺脫了高考的壓力,終于實現了上大學的目標之后,突然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學什么,怎樣學,于是開始沉湎于打牌、上網玩游戲,以消磨時間。另外,近年來獨生子女比例較大,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做事隨心所欲,受到老生曠課的不良影響,他們也開始從眾曠課。(2)家庭環境影響學生曠課。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成員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的激劇變革,單親家庭和隔代教育非常普遍。父母的愿望和學生的實際不相吻合,甚至背道而馳,有的父母很難照顧孩子,孩子就轉向小集體中尋找溫暖和認同,以獲得歸屬感,從而厭學曠課。隔代教育問題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價值觀念、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現代社會都存在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給孩子的教育帶來了極大的偏差。
三、大學生曠課解決措施
(1)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曠課現象多半發生在學習失敗的學生身上,而失敗的行為往往使人產生消極的情緒。學習興趣弱,態度不端正,遲到早退、上課不專心、作業不完成、害怕考試,進而發展為曠課。所以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學生的壓力得到舒緩,內在能量得到釋放,同時讓所有學生有各展其才的機會,增強了學校和班集體對學生的吸引力,有效降低學生的厭學情緒和曠課行為的發生。(2)加強輔導員、班主任和導師隊伍的建設。曠課問題是教師教學、教學管理、學生和學習環境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激發輔導員、班主任和導師隊伍的工作熱情,從而提高輔導員、班主任和導師的工作能力及水平,強化輔導員、班主任和導師的服務意識,能夠把學生出勤和上課情況作為重點的任務去完成,并在工作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
參 考 文 獻
[1]周彩.大學生曠課違紀的特殊心理探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5(4)
[2]董春海,奚衛華. 大學生曠課問題分析與對策[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2(4)
[3]賀玲,段超,熊華軍.大學生曠課原因調查與分析[J].絲綢之路.2012(6)
[4]程艷.高等院校學生曠課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1(1)
[5]高濤.高校大學生曠課原因及對策探析[J].讀與寫雜志.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