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與調整,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高職教育師資隊伍與高職教育的發展不相適應。如何建立一支師德高尚、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各高職院校校發展,甚至整個高職教育的難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和模式是高職教育體制能夠高效運作的前提。本文就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有效途徑進行剖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雙師;教師隊伍;培養建設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分析
(1)師資隊伍學歷結構不合理。現如今我國的高職院校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含民辦高職):一是幾所中專合并,原有的師資基本上是從本科院校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二是中專與職工(業)大學合并,師資力量相對雄厚;三是普通高等院校舉辦的二級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師資學術水平較高,但缺乏職業教育教學經驗。(2)師資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基礎學科的教師相對過剩,專業技術的師資缺口較大,缺少一大批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技能強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專業化師資的稀缺制約了教學水平的提高。(3)師資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隨著新的熱門專業課程的相繼開設,大部分高職院校招收了大批剛畢業的青年教師,教師職稱也就形成了大批高級和大批初級的結構不合理現象。許多老教師退出了一線的課堂教學,教研活動也很少參加,因此出現青年人扎堆的現象。(4)培養、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缺少政策支持。長期以來,我國教師的培養和培訓是分開的,注重的是基本素質和專業理論培養,很少顧及職業能力。高職教育教師除了理論學習外,強調的是職業技能,而職業技能的培養只有企業和行業相結合,通過生產實際的技能操作和培訓才能獲得。“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必須走校企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路子,這已經是教育理論界的共識。但現實情況是,由于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夠,教師參加實踐的場所難以保證,有的教師即使希望提高實踐能力,也缺乏提高實踐素質的機會和環境。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資格認證制度、評價制度、激勵制度、培養制度等方面的缺失。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首先要有一套科學、規范并為管理部門、社會、學校以及教師個體所認可的標準體系,否則只能流于空談;其次,要建立“雙師型”教師評價和獎勵制度,否則就不能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其三,是要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制度。目前盡管已經提出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但并未建立相應的培養培訓制度,高職院校校的教師培養培訓基本還是學校式的、學科式的,這不能滿足“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
二、我院高職教師隊伍現狀
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我院立足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增強教師的應用意識,提高培養實踐技能的自覺性。與市場結合,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核心,以專業建設促進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引進和培養相結合、專職和兼職相結合的辦法,通過“內培外聘”的方式,不斷擴大“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努力建設學歷結構、能力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理論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但是,由于現有條件的限制,我院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外聘方面還需加強。
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
(1)建立培養機制,保證“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質量。一是積極創造條件,有計劃地選送教師到第一線鍛煉。學校應根據總體計劃安排,結合教師的具體情況,分期、分批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實習實踐,深入實訓基地,以解決青年教師專業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提高青年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二是名師帶動,培養雙師型教師。三是制定激勵機制,正確引導教師自覺提高。為使高職教育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必須制定一套適合高職發展的內部管理體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與調整上,引入競爭機制,實現量化和科學化管理,體現政策的導向性和激勵性。四是加快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步伐,做到“引聘結合”。(2)加強產學研合作,與企業緊密結合,拓展教師實踐場所。高職院校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共同建設“產學研”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立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從企業聘用一批具有理論素養的專業人員,與本院的專業教師共同教學,通過把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建立促進產學研結合的管理體制和相應的運行機制,按照校企結合、產學互動的要求,積極鼓勵教師結合教學需要開展實踐性課程。學校應在科研立項、科研條件、經費使用上給予政策傾斜,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學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廣大教師在教學科研實踐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3)優化“雙師型”師資結構,建立相對穩定的“內培外聘”體系。在加強專職教師的培養和引進基礎上,建立穩定外聘教師的相關制度來保證外聘教師的質量,杜絕不適應教學的人員進入教學崗位。通過擇優聘用、拔尖重用的方式,對外聘教師同樣實行競爭激勵機制,對于沒有教學經歷,在教學中不能理論聯系實踐,無法在技能訓練方面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難以達到“雙師型”素質要求的高級技術人員,也不能隨意聘用。注重中青年教師的選拔和聘用,充分發揮中青年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