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建筑裝飾施工技術》是一門偏重理論的課程,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應當引入案例教學法。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建筑裝飾施工技術;教學改革
一、案例教學法
《建筑裝飾施工技術》是工程造價、工程管理的基礎課。它主要研究建筑裝飾工程中常用的施工工藝及操作方法。如抹灰工程、墻面工程、吊頂工程、隔墻工程、樓地面工程以及幕墻工程等。是集建筑裝飾材料、建筑裝飾構造、建筑裝飾施工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本課程知識涉及面廣,實踐性強,技術要求高,施工精細。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操作性,實用性,通用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課程中存在某些知識點講解抽象,枯燥,學生難以理解。到工地實習雖能夠解決部分問題,但實際操作往往有很大困難。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案例的本質是提出一種教育的兩難情境,沒有特定的解決之道,而教師于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不像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引入實際案例,讓學生進行咨詢診斷,參與實際的工程。在教學工程中,案例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討論完整的案例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案例教學法具有的優點:一是能夠實現教學相長;二是能夠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三是生動具體,直觀易學;四是能夠集思廣益。同時,案例教學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案例行程過程花費時間長;二是教師與學生需付出更大的努力;三是了解內容與領悟過程難于兼顧;四是案例之間結構性不嚴整。這也是案例教學法中最大的缺點。《建筑裝飾施工技術》課程應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根據本人多年講授《建筑裝飾施工技術》過程中發現,如果僅遵循理論教學和現場參觀的教學模式,是很難培養出施工技術管理人員。
二、案例引入
某機關新建10層辦公樓,從第二層至頂層各層走廊裝飾均采用天然大理石飾面,由于工期比較緊,施工單位按剩余工期情況重新上報一份施工方案,計劃擬按每層作為一個施工段,各段工作,各段間組織流水施工,流水方向為從上往下進行,采用傳統濕作業法施工,裝飾板材全部采用600mm×450mm、質量一等的優質天然大理石飾面,板材進場檢驗,各向指標均符合相關規范規定。進場后施工單位立即組織板材安裝,按預計流水作業時間完成第一流水段的施工。第一層施工完畢后,發現局部大理石飾面產生不規則花斑,每層墻面的中下部位板塊空鼓的質量缺陷比較多。相關單位成立事故處理小組,對造成質量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預防治理措施,以防后續工程出現類似質量問題。
三、案例討論
討論可以分為四個不同階段:(1)開始。分析不規則花斑的化學成分,討論引起這種不規則花斑的原因。這里考慮,不規則花斑是碳酸鈣。采用傳統濕作業法安裝天然石材時,由于水泥砂漿在水化時析出大量的氫氧化鈣,氫氧化鈣遇水溶解,后期隨著水分的蒸發,被帶到石材表面,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碳酸反應,生成碳酸鈣。產生不規則的花斑,俗稱泛堿現象。(2)討論疑難問題。為了防止這種不規則花斑產生,有哪些技術措施可行。這里考慮到碳酸鈣的形成是氫氧化鈣、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的,為了防止泛堿,可以從源頭控制,選擇水化產物氫氧化鈣比較低的摻入大量活性混合材料的水泥。(3)提供備選方案。后續工程預防措施:進行施工技術交底,確保在天然石材安裝前,對石材飾面板采用“防堿背涂劑”進行背涂處理,背涂方法應嚴格按照“防堿背涂劑”涂布工藝施涂;并選用堿含量低的水泥作為結合層的水泥。(4)總結。這種案例教學方法還可以在吊頂工程、樓地面工程、抹灰工程等中運用,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性強。為了防止出現這些質量問題,在施工時應注意的方面有:第一,地板鋪設時,地面、墻面、墻基要保證干燥;第二,地面要平整;第三,龍骨及使用的襯板要經過干燥,含水率不要超過當地平衡含水率;第四,龍骨平面要平整;第五,鋪設地板前最好地面鋪設一層塑料薄膜;第六,木地板的含水率要保證在標準范圍內,不要超過當地平衡含水率。
通過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建筑裝飾施工技術》課程可以表現出以下優點:(1)避免了單純理論講授的抽象;(2)避免了單純實習教學中不能及時進行理論總結的盲目性,能快速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3)合理的教學環節設置能將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知識相互補充。隨著教材知識的更新,各種新施工工藝的出現,我們可以非常方便地對課件進行補充和完善,并及時地在課件中補充一些新的技術知識。而且隨著校園網的建設,為了方便學生課后的復習和自學,我們還要充分利用網絡。案例教學法幫助學生靈活地掌握、利用知識,進而在社會實踐中能夠學以致用,增強學生的時間能力,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