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婚姻家庭關系是維系社會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礎,配偶權是維護婚姻家庭關系的核心內容,本文分析了兩大法系配偶權制度及其對我國立法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法系配偶權;借鑒意義
一、大陸法系配偶權制度
(1)德國配偶權立法。早在德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獨立等啟蒙思想就深入人心,對德國法學界影響巨大。法學界并提出了婚姻契約等觀念。由于受當時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等的限制,對夫妻關系的保護還是有很大限制的。在立法過程中仍受到了封建思想、宗教等的制約,從法律上并沒有真正確立夫妻間的權利義務平等地位。仍然受到夫權的影響,夫權大于妻權。即使是1900年《德國民法典》雖然情況有所改善,但夫妻之間仍然沒有實現完全的平等地位。德國于1957年6月18日通過的《男女平等權利法》,就有關于夫妻之間權利義務的規定,后該規定在家庭法中也得以體現。(2)法國配偶權立法。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就規定有夫妻的配偶權內容。如第218條規定,妻子沒有獨立的訴訟權利,除非經過夫的許可才可以享有訴權。此時配偶權的內容保留有不少的封建殘余,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使脫離了宗教的束縛,使婚姻家庭關系民事化,比以前更具有人性。法國到1942年才有關于配偶權的規定,如修訂后的《民法典》第六章“夫妻相互的權利與義務”中對配偶間的忠實義務、同居義務、住所決定權等方面予以規定。婚姻家庭關系方面的立法特點是對配偶權的規定比較原則,對其包含的內容也不是很完善。但《法國民法典》作為大陸法系的典型代表,對世界其他各國家庭法關于配偶權的規定起到了引導和推進作用。
二、英美法系配偶權制度
(1)英國配偶權立法。英國在資產階級革命之后,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通過工人和婦女的不斷追求下才最終取得男女雙方在夫妻之中形式平等權。如在1882年的《己婚婦女財產法》、1895年的《已婚婦女法》、1857年的《婚姻訴訟法》中,關于夫妻之間的權利義務都還不具有形式上的平等,只是涉及到配偶權方面有一些規定,配偶權的規定還十分不全面。夫妻雙方被賦予形式上的權利義務平等是在1923年的《婚姻訴訟法》中才有所體現。比較有研究和借鑒的意義的是英國集前面法律優點的《1973年婚姻訴訟法》。其關于配偶權的規定主要體現關于忠實義務與同居義務的規定。英國對忠實義務的規定主要涉及到夫妻雙方之間的貞操權,在何種情況下配偶可以提出離婚。如依據該法第1條2款(a)項可以請求離婚的前提條件是存在通奸行為,且無過錯方不能容忍與過錯方繼續生活下去;如可以依據該法第1條2款(b)項提出離婚請求的前提條件是過錯方存在雞奸、獸奸、亂倫、未構成通奸的較低層次的性滿足行為、不適當的親密關系等行為的。關于同居義務,該法第1條2款(b)項規定:“被告方己經以不能合理期待原告方與被告方共同生活的方式行為”。在該條件下可以向法院提出離婚,以婚姻不能挽回為由。(2)美國配偶權立法。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各個州享有婚姻家庭立法的權力,但受到聯邦判例法和制定法的制約,州立法需符合美國憲法原則。同時美國人口的流動極為頻繁。因此給執法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所以,美國州法律全國統一委員會制定了許多重要的統一法律,這部分法律被各個州所采納。美國的配偶權主要有:姓氏自由權,體現男女雙方的平等;住所決定權,美國各州法律也規定妻子享有選擇住所的決定權;同居義務,雙方在結婚之后,除特殊情況,應當在一起共同生活,這是雙方結婚之后的享有的權利和應當負擔的義務;忠實義務。
三、兩大法系的立法對我國配偶權立法的借鑒意義
第一,很多國家都規定了諸如夫妻之間的地位平等、同居義務、忠實義務、住所的商量權、姓氏自由等,都把其作為配偶權的主要內容。因此,我國在建立配偶權制度時可將這些長期以來形成的夫妻之間應該具有的權利義務予以承認和固定,納入我國配偶權體系之中。第二,國外對于配偶權方面的規定比較詳細,可操作性較強;而我國目前并沒有明確提出配偶權概念,只是在《婚姻法》總則等中零星規定一些配偶雙方之間的權利缺乏操作性,應參考國外的一些規定以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使我國配偶權方面的規定能夠確實起到保護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的功用。
參 考 文 獻
[1]肖軍芳.配偶權制度的設立及立法完善[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2]張邦鋪.論配偶權的立法完善及保護[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3]肖乾.論配偶權之立法完善[J].黑河學刊.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