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控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控車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當前職業技術院校的數控教學,比較重視數控程序編輯的講解,但對數控加工零件的精度控制方法介紹得比較少,這往往會淡化學生對產品精度質量的重視程度。本文通過典型零件(螺桿)的加工,重點介紹螺桿加工的夾具設計與程序編制。
【關鍵詞】工藝分析;參數宏程序;程序跳轉
一、零件加工工藝分析
(1)螺桿零件特點分析。毛坯材料為Q235A,規格為φ30
×200mm。
從零件圖1要求及材料來看,雖然該工件形位精度要求不高,但加工過程中仍有一定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螺桿直徑相對較小、長度較長,所以剛性不好;三角螺紋加工大徑為φ24 mm,尺寸相對較小,但螺距較大(3mm),螺紋長度較長,且三角螺紋的端部是圓弧面。梯形螺紋螺距為6mm,長度較長。目前SIEMENS 802S數控系統螺紋編程指令有G33和LCYC97是簡單螺紋切削,直接采用顯然不適合可以考慮利用宏程序控制螺紋切削進刀方式,避免三刃切削。(2)確定工藝路線。工藝步驟:利用三爪卡盤裝夾φ30 mm毛坯使工件伸出長度大于82.5mm ,完成零件右端外輪廓加工,再加工三角螺紋。右端加工完成后,松開卡盤調頭裝夾φ30毛坯,伸出長度20mm左右,車削端面控制工件長度尺寸,然后鉆中心孔。(注:中心孔不宜大,滿足加工條件即可)松開工件用夾套套在φ22的外圓上,三爪卡盤夾住夾套,采用一夾一頂加工梯形螺紋。
二、夾具設計
定位方案確定及輔助裝夾零件的設計。參照圖紙,該工件形位精度要求不高,可考慮采用“一夾一頂”裝夾(若用卡盤直接夾持,工件會因徑向切削力過大和熱變形的影響出現彎曲變形,很難達到技術要求);但加工三角螺紋時,由于露出端為圓弧面,該圓弧面上不允許加工中心孔,常用的后頂尖不適合。為此,我們可設計加工出圖2所示的輔助支撐件,并將輔助支撐件裝入機床尾座套筒內,利用它前面的凹圓弧與工件凸圓弧面接觸(兩圓弧面半徑相同),以增加工件的剛性,解決了加工三角螺紋由于剛性不足而引起的零件變形和讓刀現象、減小了尺寸誤差。該輔助支撐件相對于工件可以回轉,但要在其凹圓弧貯油漕內加入適當的潤滑油,以減小摩擦。
當零件三角螺紋一端加工完成后,調頭車削梯形螺紋,發現不容易裝夾,不能直接夾持三角螺紋,這里可以利用設計加工出的夾套,套在φ22 mm的外圓上。夾套內孔直徑為φ22 mm,外圓尺寸為φ30 mm,該尺寸大于螺紋大徑φ24 mm,這樣三爪卡盤裝夾工件時與三角螺紋就不會發生干涉;三爪卡盤夾住夾套,起到定位和保護零件作用,成批生產裝夾牢固可靠方便。大批量生產時,如圖3所示,該夾套加工后可一分為三,分別粘接在三個卡爪上,便于操作。
三、宏程序編制
(1)螺紋車削分析。普通車床加工梯形螺紋,螺紋精度比較容易控制,在數控車床上加工梯形螺紋,精度取決于程序。車削加工第一個零件時,為避免螺紋刀的三刃同時切削,必須考慮車削梯形螺紋的走刀軌跡,先在直徑方向進刀車螺紋,然后往左進刀車螺紋,依次循環直到加工到螺紋尺寸。(2)梯形螺紋宏程序。XHWCJG.MPF;G54M3S800T1G0 F0.25;G0X30Z6;R1=26;FF:G0X=R1;G33Z-95K6;G0X30;Z5.7;X=R1;G33Z-95K6;G0X30;Z6;R1=R1-0.2;IF R1>=19 GOTOB FF;G0X100Z100;M30。
上述加工方法中的輔助零件要在自身機床上加工并使用,若工件形位精度要求高,則不采用該定位方法。該程序可以人為建立固定的模式,若用于加工任何不同直徑的梯形螺紋,只需改變程序中的定位點、有關R參數和螺紋加工底徑等。也可用于任何數控系統只須改變該系統的參數符號,比如FAUNC系統用參數變量用 “#” 符號和改變相關的加工指令即可。
參 考 文 獻
[1]《SIEMENS系統操作說明書》
[2]李昌年主編.機械制造工藝學[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7)
[3]王先逵主編.機床夾具設計與制造[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