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就是沒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作為重要基礎學科的數學課堂教學,既擔負著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的重任,也擔負著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
一、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高中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
高中數學教學大綱中規定:高中數學教學應該在9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使學生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幾何、概率統計、微積分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2.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際形勢大發展的需要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需要一代更比一代強,需要具備科學態度和鍥而不舍鉆研精神的科技人才,需要他們具有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國際形勢在近年來也越來越嚴峻,許多國家對我國的各類人才及各類資源虎視眈眈,面對諸多國家對我們人才的掠奪性搜羅,我們應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二、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數學教材中,有許多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有一些是在表面,有一些是隱含在知識里,只要教師認真研究,總是能找到針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德育素材,并結合教學實際,把這些德育因素巧妙地滲透給學生.
高中數學知識被廣泛地應用到了日常的生產、生活和科技領域,教師在進行數學知識傳授的同時,完全可以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辦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數學教材里許多例題、習題中存在著具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更有許多與數學史料有關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獻身科學事業教育的良好素材,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自信心,樹立遠大理想的良好素材.
高中數學嚴密的邏輯推理和證明方法是培養學生嚴謹作風和創新精神的最好材料.只通過簡單的說教,不可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作風,更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只有通過實際操作,帶領學生不斷地用推理解決問題,用實例去證明所給出的結論,才能讓學生矯正自己的行為,養成嚴謹的作風.
三、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通過數學發展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數學發展史,比如,結合所要授課的內容,介紹我國,在數學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數學家的事跡,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讓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筆者在講授《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這一節中的祖暅原理與柱體、椎體、球體的體積內容時,便結合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我國南北朝杰出的數學家祖沖之及其兒子祖暅在數學領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重點介紹了祖暅如何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著名的 “等積原理”,即:夾在兩個平行平面間的兩個幾何體,被平行于這兩個平行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截得兩個截面的面積總相等,那么這兩個幾何體的體積相等.并由此稍做展開,對比介紹17世紀意大利數學家卡發雷利,在晚了1100多年之后才在《連續不可分幾何》中提出這個公理.在此基礎上,筆者還對比介紹了我國數學家楊輝三角形比法國數學家巴斯卡使用這個三角形早400多年,通過這樣的對比介紹,可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更激發他們敢于爭先的熱情,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為國爭光的自信心.
2.通過推理證明題,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和創新精神
高中數學,推理與證明類知識貫穿于整個教材的始終,通過這類知識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認識數學的演繹和歸納方法,而且有助于學生掌握并運用這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歸納推理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將來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奠定基礎.同時,推理證明類習題的訓練,還對學生嚴謹的學習作風和科學態度的形成,以及科學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數學歸納法》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數學歸納法是高數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它常用于不等式、數列、三角函數、平面幾何等幾大不同知識點.為了讓學生對數學歸納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應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用數學歸納法?什么是數學歸納法?什么時候用數學歸納法?怎樣正確使用數學歸納法?通過教材中的例題、習題以及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懂得數學知識被普遍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同時通過數學歸納法的學習和運用,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看問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同時也讓學生明確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來不得半點馬虎,科學需要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治學態度.
3.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美學及美德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美學價值,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中的美學內容也比較豐富,概念、定理、公理及公式的簡潔表述美;解析幾何中,橢圓、雙曲線、拋物線在極坐標系中都統一于同一方程式的和諧統一美;幾何圖形的中心對稱、軸對稱,虛根成對定理,奇偶函數、三角函數的圖象,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關系等內容中滲透著對稱美,都是很好的美育素材,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在數學教學中,正確把握教材的美學素材,引導學生認識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找出發揮數學美的功能和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美學修養.在滲透數學美的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教育、引導學生不做破壞美、破壞和諧的人.
比如,在《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關系》教學中,便是由特殊事例出發,由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得出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關系的.在學生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采用自主探索,引導發現,直觀演示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得到正確結論,通過這樣的教學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同時,通過圖象的對稱變換,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對稱美、和諧美.
4.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數學中到處都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素材,數學中到處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的矛盾、運動和變化的思想.例如,已知與未知,直觀與抽象,特殊與一般……而數學解題方法更是充分體現了矛盾轉化規律、事物間的普遍聯系觀點、認識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例如,待定系數就反映了已知和未知之間矛盾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數學歸納法則反映了事物從特殊到一般,從一般到特殊的認知規律;而應用數學歸納法去證明某個定理再用該定理去解題的過程,則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的從實踐到理論,再在理論指導下去實踐的對事物認識的不斷上升過程;而由橢圓方程與圓方程的對比教學,可以滲透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反證法又可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否定之否定思想.總之,高中數學中,存在著大量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素材,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可以使學生體驗事物間的種種辯證關系,學會用辯證的觀點,觀察、分析事物,研究和解決問題.
5.通過講述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高中生對數學的學習普遍感到難學,尤其是解析幾何部分.許多學生因為解題時遇到困難,而產生了畏難情緒,抱怨我國的應試教育,抱怨教育改革的緩慢,厭學情緒越來越濃重,有個別學生甚至放棄了對本章節的學習.為了讓學生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講述了“不會考試的數學家” ——埃爾米特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來告訴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執著是成功的階梯,信心是勝利的前提.
埃爾米特的大學入學考試便先后考了五次,而每一次失敗都是因為數學成績不理想.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卻幾乎畢不了業,因為每一次考試他的數學同樣是考不好.他大學好不容易畢業后,卻又考不上任何研究所,因為考不好的科目還是數學.這樣一連數年的失敗幾乎讓他喘不過氣來,他甚至要放棄數學的學習,就在這關鍵時候,他遇到一位改變他命運的數學老師李察(Richard),他鼓勵埃爾米特,“我相信你是自拉格朗日 (Lagrange)以來的第二位數學天才.你需要有上帝的恩典,與完成學業的堅持,才不會被你認為垃圾的傳統教育犧牲掉.” 埃爾米特就是聽信了這位老師的話,仍繼續堅持應試,最后成為全世界矚目的雙料數學家.
四、結束語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系統而龐大的工程,需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做出不懈的努力,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整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始終.這既符合高中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也符合數學教學實踐的需要.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也能清楚地看到,只要教師深入研究、深入挖掘,就能夠找到適合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就能夠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本年級學生及教學特點的思想品德教育渠道和途徑,就能夠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曾崢.略論數學的人文價值[J].數學通報,2002(02).
[2]謝海霞.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東南西北(教育觀察),2012(04).
[3]楊天貴.淺談高中數學中的德育教學[J].素質教育,2012(02).
[4]陳蔦.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初中數學,2012(03).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