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強有力的工具”,建議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使用計算機以及有關軟件,這種現代教育手段和技術將有效地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效益.”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現代數學教育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發展趨勢.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多媒體和數學教學有機整合是值得教師研究的課題.
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于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基于數學科學的特性,日常教學中怎樣結合多媒體技術找準、找好整合點,卓有成效地將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整合,使數學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筆者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一、 要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教學重點的過程是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研究、拓展、創新的過程.一節課中教學重點與難點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落實重難點是課堂教學的起碼要求.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體現在環節安排、教法選擇、時間分配等各個方面.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較強的刺激作用,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創設情境,在課件制作時可以有意識地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以突出、顯眼的方式(染色、動畫等)展現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從而達到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二、要“黑板”與“白板”相結合
多媒體輔助教學具有許多無可比擬的優勢,當前,許多學校都在千方百計地積極籌措資金興建多媒體教室,并倡導教師積極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工作,以達到“現代化教學”的辦學目標,這種積極的態度是應該肯定的.但是,在更新觀念、使用新技術的同時,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優點,更不能過分崇拜、依賴多媒體教學,甚至將鼠標和屏幕完全取代傳統教學中的粉筆和黑板,忽視粉筆與黑板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可能取代傳統教學模式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就不可能取代常規知識的闡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避免課堂教學機械程序化,真正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要遵循學生年齡心理特征設計教學
教與學是對立的統一,學需要教作為指導,教又必須以學的年齡心理特征規律為依據.人在一定的年齡階段所出現的需要、動機、認知結構、自我意識、道德觀念以及情緒、個性等的形成、變化與作用有一定的共同性,只要依據這些共性,又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包括年齡差異和個性差異),采用適當的方法就會切合實際而有效.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的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規律,要遵循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設計教學.
四、 要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傳統的教學模式里,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教師要完成計劃的教學任務,課前必須認真備課,鉆研教材,并寫好教案.課堂教學教師通常以黑板和粉筆為“武器”進行“一講到底”式的教學,在書寫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時間,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倘若教學安排不是很合理、緊湊的話,一節課內容往往還沒有講完就下課了,教師講授的內容極有限.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就能很好地彌補這樣的缺點,為課堂教學節省了時間,增加了課堂容量.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調用網上公共教學資源,合理地引導學生自主開展研究性、探索性學習,培養學生敬慕科學、崇尚科學意識,從而達到拓寬學生的視野的目的.
總之,多媒體教學技術的融入,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數學教學的空間,豐富了數學課堂教學手段,真正達到了教學資源共享,體現了現代數學教育的價值理念.但是,無論現代化教育技術如何完善,其都不可能絕對替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基礎.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法能否做到有機地結合,真正發揮其教學作用,這要求數學教師不僅要有較為扎實的專業知識、教師基本技能,還必須熟悉和掌握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堂上找準使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把握好“度”和“量”,充分發揮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法相結合的優越性,為不斷深化、優化學科教學,為全面推進數學素質教育又好又快發展,培養時代需求新人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