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狀況分析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現行的教法、學法已遠遠不能適應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仍徘徊在“填鴨式”、“滿堂灌”的模式上,“教師講,學生聽”使課堂教學猶如一潭死水,“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的應試教育還在講臺上沿用.我校曾經一度提倡“二苦”精神,教師“苦教”,學生“苦學”,而收效甚微,教學手段的落后、困擾和制約著我校的教學質量.注重教學研究,而忽視學法指導,教學成績的提高,舉步維艱.為了大幅度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我校在上級部門的安排下,成立了學法指導小組,制定了實驗方案,展開了學法指導的課題研究.
二、實驗目的
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通過學法指導實驗,積極探索和總結學法規律,改變以往重教法研究、輕學法指導,重知識教育、輕能力培養的狀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變“學會”為“會學”,變“苦學”為“巧學”,并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課題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實驗報告如下.
三、實驗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的內部驅動因素,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后,才能使學生產生巨大的動力,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激發思維,開發智力、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在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1.以“導”為主,培養看書習慣
培養看書習慣,這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據資料表明,那些卓有成效的科學家,有20%~25%的知識來自學校,而75%~80%的知識依靠他們離校后通過工作自學和科研獲得的.根據心理學原理,初中生已具備閱讀能力,但由于小學直觀模仿習慣的干擾,使學生誤把數學課本當做練習題集,不想讀數學書,也不知如何讀書,所以我們應該從初一開始,樹立數學課本同樣要閱讀的正確思想,教師一開始要“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掌握閱讀的方法.
2.以“查”為主,養成記筆記習慣
中學數學的概念抽象、繁多,課題容納的知識較多,因此學生必須重視培養做讀書筆記和課堂筆記的習慣,把教材中最精華的東西和聽課時頭腦中迸發出來的思維火花記錄下來,教師要督促、檢查并指導學生做好課堂筆記、復習筆記.有位哲學家指出:“最淡的墨水,勝過最強的記憶.”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動,做筆記給予“動”的機會,約束注意力的分散,是一項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措施.
3.以“練”為主,培養做作業的習慣
數學作業是鞏固數學知識,激發數學興趣,訓練數學能力的重要環節.有些學生沒有養成做作業的好習慣,如:字跡潦草,馬虎粗心,解法單一,格式不規范,甚至抄襲,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4.以“說”為主,培養語言習慣
數學語言是由許多數學術語組成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所以培養規范的語言習慣是開發思維,增長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回答問題時,要努力做到語言的規范化,切勿為了形象、通俗、生動而隨意歪曲數學語言,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問題要反復練習、強調.
四、實驗效果
1.學法指導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經過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運用好的學習方法,積極主動去探索問題,都能達到既定的目標,學習的興趣濃厚了,思維積極,態度端正,嘗到了成功的愉悅,由厭學變為樂學.
2.學法指導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學法指導中,教師認真研究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的學習由剛開始的引導、檢查、指導轉變為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讓學生在學知識中掌握學法,并運用學法學習更多地知識,自學能力顯著提高,學生嘗到自學的樂趣.
3.學法指導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學法指導的關鍵就在于學生能運用學法巧妙學習知識,學生不再在書山題海挑燈夜戰,代替的是學生很能輕松地學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變“苦學”為“巧學”,把學生的課業負擔減了下來.
4.學習成績顯著提高
經過幾年的學法指導實驗,實驗班的質量顯著提高,隨著學法指導的推廣,我校數學成績不論是畢業會考,還是抽考都名列前茅.
(責任編輯 黃桂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