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當我們拿著教材走進教室,面對幾十個充滿好奇心的學生,也許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喜歡物理課?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等。
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在課堂上要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后續學習積累新的經驗。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參與程度,決定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高低。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越高,興趣越大,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因此,作為教師,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要的就是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如何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嘗試和體會。
一、上好緒言課,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八年級學生在拿到物理書本后,對物理學既感到新奇,又感到神秘。為使學生對物理產生良好的印象,為以后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奠定牢固的基礎。
1.物理趣聞與有趣實驗相結合。結合教材內容,借助圖片、多媒體等現代教學工具,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飛行員手抓子彈、蓬萊仙境等奇特的物理現象,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實驗,演示會跳舞的小人實驗、鋼筆“錯位”實驗、水的冷卻與沸騰實驗,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生動的故事、有趣的實驗將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物理世界中,讓學生知道物理是一門神秘而又有趣的課程,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2.結合科學家的故事介紹物理在生活與科技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對古代的四大發明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器,以及火箭、航天器等尖端科技的介紹,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對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又介紹牛頓、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和我國科學家錢學森等在物理領域中的巨大貢獻以及他們刻苦鉆研、獨立思考、獻身科學的典型事跡。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憤學習的愛國主義熱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1.在導入新課時,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引發學習動機,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例如,在引入慣性新課時,可用這樣一個實驗來引入。在一個盛有半杯水的燒杯口上放一塊硬塑料片,塑料片上放一個雞蛋,用不銹鋼尺(相當于彈片)與塑料片垂直后拉開,問學生,“放手后,雞蛋會怎樣?”此時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雞蛋上,有的說雞蛋會隨塑料片飛出來,有的說不會,而是落在水中。這時,我把變彎的鋼尺一松手,“啪”的一聲,塑料片飛出去了,只見雞蛋穩穩當當地落在水中,學生緊張而專注地目睹了這一切,此時,再問“為什么呢?”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盎然。
2.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初中學生而言,有時他們的好奇心比求知欲更強烈,往往對一些物理現象產生較強的興趣。在實驗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做好每一個實驗,讓學生認真觀察、帶著問題思考。例如,在學習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時,可先做演示實驗(同時強調實驗過程中應注意事項),讓學生觀察,而后由學生自己動手,通過實驗使學生真正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運用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能生動、形象、具體地把所要講述的內容展示給學生,由靜態變動態,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電磁感應現象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軟件,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感應電流的方向就可以在屏幕上顯示出來,這樣既生動又直觀,使學生對肉眼看不到的感應電流,通過動態演示而形成清楚的認識。
三、和諧師生關系,鞏固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而且有助于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達成默契。只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積極配合,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科的選擇,有時全憑個人的喜好。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又云“愛屋及烏”??梢娊處煹囊谎砸恍袩o時無刻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親切的笑容、和藹的表情、鼓勵的眼神等等,都會給學生留下親切、良好的印象。因此教師不能居高臨下,應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廣泛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教師應創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輕松自由、沒有任何顧慮,讓學生敞開心靈的窗戶,有效地接收外來信息,提高教學效果。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保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也來源于成功。當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受到老師的肯定及同學的稱贊時,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而經常性的成功,就不斷使人得到滿足,增強其自信心,更加激發人的興趣,做事也容易成功。
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實際,確定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難度的學習目標。具體可以是:在同一班級內,把學生分成A、B、C三組(能力由高到低),分組是動態的,可隨時調整,分組情況一般不公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和訓練,應面向全體學生,統一要求。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同樣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對于C組的同學要給予特別的關愛,要盡量減小他們學習上的困難。引導他們敢于向教師、A組和B組同學發問、請教,讓他們學得懂,吃得消,充滿自信;對于B組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方法、態度、能力兼顧的學習,使他們吃得了,學得自覺,敢于向A組同學挑戰;對于A組的同學,要適當給他們壓擔子,提高要求,強化能力的培養,鼓勵他們要學會提出問題,勇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學之間要加強合作,想方設法讓他們吃得飽,又要互相競爭,同時還要幫助B、C組的同學,共同提高。這樣通過分組學習,學生的探究能力加強了,和同學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加強了,思維更嚴密了這樣,無論是學習好的學生,還是“學困生”,都有明確的目標,都有成功的機會,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悅。
五、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
課外活動,多種多樣,生動而有趣,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由于中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獨立性、批判性都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常常不滿足教科書上現存的關于事物現象的解釋,而要自己尋根究底,因此他們學習的物理知識,也就不能滿足于課堂,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機地將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學習完課堂知識后,就應布置相應的課外活動內容,如小實驗、小制作、觀察自然現象、參加與物理知識有關的勞動等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又使他們感到物理是奧秘無窮,無處不在的。對學習物理知識有了強烈的欲望。
總之,物理學是一門有趣的課程,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特點,采取各種有效方式不斷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接受知識、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張玉民.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光明日報出版社
[3]廖伯琴.初中物理新課程案例與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4]閻金鐸.中學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