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一輪課程教育改革以來,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的死記、呆板的程式化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新時期的課改要求,它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探究式教學以其獨特的視角,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勇于創新的探究精神。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粗淺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科學始于問題,問題源于發現,發現源于情景??涿兰~斯說:“教學應當燃起學生的求知渴望和學習熱情?!币虼私處熞m時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富于啟發性的問題,捕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興奮點,使學生獲得新知。如講解《大氣壓強》一課時,我拿一只玻璃杯裝滿水,然后用一塊硬紙片蓋住杯口,再用手按住紙片把杯倒置過來,提問:手松開后紙片會掉下來嗎?水會流出來嗎?這樣很自然巧妙地創設了問題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使之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疑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直至獲得新知,明白道理。
二、加強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自然現象中有許多物理規律都是通過物理實驗才能得以揭示的,如果只通過教師抽象枯燥的講解學生是難以理解的。因此教師要巧妙地安排,給學生提供動手實驗的空間,使學生真正參與探究過程,從過程中獲取具體經驗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課堂演示實驗中,光的折射實驗、摩擦起電實驗等,可增加學生動手機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實施探究式的教育,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營造寬松、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保障。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是權威,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阻礙了創新思維的發展。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摒棄“強勢”,俯下身子,營造寬松、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引領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充分調動協調學生學習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事實在大腦中產生連接,對事物進行猜想、假設、驗證。師生之間應進行情感的相互交流與影響,當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時,教師要適時地進行鼓勵,起到推動作用,讓學生相信能夠想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同時,生生之間也要進行合作交流,包括小組討論、互幫互學等。在探究活動中,學生由于已有經驗、知識背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對事物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而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則能擴展學生的視野,對自己與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與批判,從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注重課后延伸,拓展思維探究的空間
物理探究式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師應引導并鼓勵學生對大自然這個神秘的世界進行觀察與探究。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列出了學生課后探究活動,這些活動是對課本知識的補充與延伸,這需要教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指導學生在課外自主動手、自主探究,從而拓展物理的學習空間,鞏固所學到的書本知識,增長見識,形成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小制作、小實驗、小發明,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實踐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如成立課內課外制作小組,共同創造制作潛望鏡、小型電動機模型等。
五、開展探究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選擇好探究的內容。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設計成探究活動去獲取的,應因內容而異,組織好有效的探究式學習活動。
第二,組織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要給學生最大化的自主參與。要允許集思廣益,多種假設,即使是錯誤的,也不要一棒子打死,應給予辯證,探索價值的肯定,以免打擊學生探索的積極性。
第三,掌控好探究活動的時間與度,切莫時間過長,使學生倦怠,也不宜過短,使學生沒有思考與整理的時間。要對學生的探究知識準備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對每一步、每一環節將要出現的問題做好預想與準備。
第四,精心設計好活動的氣氛,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總之,在物理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使學生創新能力有所發展。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勇于承擔社會賦予我們的重任,竭盡所能為祖國盡一份力,培養出新一代具有創新能力、對國家有用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建華.實現教學“六優化”,落實課改新理念[J].河南教研,2005(7).
[2]趙玉泉.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M].??冢耗戏匠霭嫔?,2000.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