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素質教育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對我國未來的教育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時代的要求,是黨中央對基礎教育提出的緊迫任務。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處于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他們的心理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好奇性和批判性等多種錯綜的矛盾,極需教師的教育、引導。初中生具有十分明顯的半成人,半兒童特征,其品德、信念、理想、抱負正在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萌芽階段,可塑性大而不穩定;高中生的身心逐漸趨于成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自控力、判別力逐漸增強。因此,為了使中學生物理素質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的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才能真正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日本教育家田奇仁說“一個沒有接受過科學方法訓練的人,他的讀書方法是有問題的”。所以,中學物理教學應以科學方法,以知識、實驗方法為主線,培養學生探索物理世界的能力。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物理課本中安排了一定量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學習知識,掌握規律,加深對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去驗證和探索物理問題的能力,促進教學思想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一、運用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人認為,一位優秀的物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如何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這種興趣愛好得以持久保持,關鍵是教師如何將物理實驗和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起來。我們知道,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片面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師先給學生預習一遍,教師講解一遍,再演示一遍,并把自己所觀察 到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講解給學生。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失去對實驗的神秘感和探索物理的欲望,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針對此類問題,教師應精心準備,把這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動手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學習“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時,可把相應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動手實驗,教師拿出電動勢分別為3V、12V的電源和額定電壓為3V的小電珠。讓學生分成幾組動手做實驗,把小電珠分別與電動勢為3V、12V的電源連接起來,組成閉合回路,并將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總結出來。學生根據實驗驚奇地發現,接12V電源的小電珠不但不被燒壞,亮度也比接3V的小電珠還暗一些,進而讓學生相互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最后教師總結引導:要解釋上述現象,就要用到本節將要學習的內容——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可見,只要教師認真探索,根據具體情況更新教學方案,讓學生參與其中,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啟發性,提高教學效果。
二、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物理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科學,許多物理規律、物理概念是通過物理實驗來驗證或總結得出的,因此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不僅能為他們深刻領悟物理知識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而且能開闊視野,掌握科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培養科學態度。教師做演示實驗時,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明確觀察重點。例如,高中學生第一次接觸到“游標卡尺”這種精密的測量儀器,教師在把實驗儀器分發給學生的同時,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幾個要點:弄清測量量的長度單位;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測量范圍;測量爪的作用以及零刻度的觀察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例如,在進行雙縫干涉和單縫衍射實驗時,當用復色光做實驗時,應指導學生觀察彩色條紋中有哪些顏色。每條彩色條紋中各種顏色是怎樣排列的,各種條紋的寬度是否相同,經過細致的觀察,加深對雙縫干涉和單縫衍射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還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與習慣,第一,在平時的實驗中多介紹些物理學家的觀察趣事。如伽利略由于觀察比薩教堂里的吊燈而發現了單擺的等時性規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的深邃觀察力和高超的實驗能力,使人類進入電的世界等。第二,啟發學生對周圍的物理現象問個為什么?如鳥兒在電線上為什么不觸電?天空為什么出現彩虹?等等。通過物理學家的趣聞軼事和對自然現象觀察,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習慣。
三、運用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傳授給學生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開發學生智能。對學生來說是一把終身受用的金鑰匙。我們知道,物理知識是無限的,而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更多的是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獲得知識。作為物理教師,有意識地通過物理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做演示自感現象的實驗的過程中,當開關閉合時,讓學生觀察燈的亮暗情況,介紹觀察到的現象?比較馬虎的學生就只說:電路中并聯的兩個燈,并不同時亮,與線圈串聯的燈后亮;當然還有的學生說后亮的燈逐漸變亮,最后亮度相度相同;當斷開開關時,學生會觀察到與線圈并聯的燈并不立即熄滅,相反,斷電瞬間,燈還突然發出更強的光,然后才熄滅。通過這個演示實驗,教師可引導學生作以下分析:電流的變化→磁通量的變化→產生感生電動勢→形成感生流→阻礙磁通量變化→阻礙電流變化等一系列過程,把復雜的自感現象變得淺顯易懂。這種演示實驗→學生觀察→思維活動→教師分析→理解掌握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可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同時,對學生也是一次思維活動的訓練,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平時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通過實驗來驗證和尋找物理規律的課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教師必須讓學生從課本、教材中跳出來,將課堂上的“如何做”變為“為什么這樣做”。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