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引發了許多的環境問題,生態環境的破壞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我國很多地區因長期處于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致使生態環境遭受到了更為嚴重的破壞。如何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養成低碳生活習慣,正在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化學,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中的重要工具正在直接影響并改變著學生對于環境和生態保護的認識程度,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要性
如今,環境保護問題成為人類共同的任務。培養環境保護意識是學校教育教學推卸不了的責任。在所有學科中化學學科與環境保護有著最為密切的聯系。最近20年,隨著我國工業的迅速的發展,為社會提供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所以要樹立全員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但是,遺憾的是一些學生亂扔廢電池、食物包裝塑料袋,亂吐口香糖,亂放鞭炮,亂排污水等,這些都是缺乏環境保護意識的表現。
在新的課程改革中,要求重視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教學自然科學知識的同時強調要強化人文教育。所以,化學教師要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結合課堂教學切實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二、對培養環境保護意識的幾點建議
1.在平時教學中強調有關環境保護的問題
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說明環境污染和保護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例如:在教學“空氣”時,可以給學生強調“在英國倫敦因有毒性煙霧照成無數人死亡的事件”,“隨著工業的發展在空氣中排放的有害氣體、煙、灰塵等污染著空氣。受污染的空氣對人體的健康有害,對農作物的生長有害,破壞生態環境……”。充分利用與環境保護相關聯的素材,具體說明環境問題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2.教師在日常生活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要在環境保護方面做表率
曾有學者說過“學生是教師的影子”,這說明學生受教師的影響深刻,學生在無形中模仿著教師的言行(特別是行為),所以教師要帶頭做好環境保護的榜樣。例如,化學實驗結束后要妥當處理垃圾,預防污染;不要吸煙等等。
3.組織參觀、調查、研究性學習等多樣的實踐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認清環境污染問題,培養環境保護意識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可以組織多樣的實踐活動。例如,在“愛護水資源”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江、河、湖等地調查分析水的情況后讓學生寫調查報告;可以讓學生通過書籍、報紙、網絡等媒體收集有關水污染的知識和水污染的信息,把這些以生活污染、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分類后整理并交流。通過這些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水是人類和一切生物體生存必須的物質,為了人類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愛護水資源,即節約用水的同時要防止水的污染。
教師要結合本地的情況開展學生的研究活動,時刻關注環境科學的動態,把它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環境保護意識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促進作用
新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化學與環境保護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而在環境保護過程中,經常會用到大量的化學知識和方法。當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這些實際問題時,學生往往引以為豪,并獲得一種滿足感。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到一些污染嚴重的生產企業去參觀,了解工廠在處理工業“三廢”方面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用什么樣的設備來轉化“三廢”,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處,讓學生開動腦筋,設想對尾氣的處理和廢液的轉化利用,如何變廢為寶;另外,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資料和交流等方式,查找廢舊電池的資料,分成小組實驗并要求寫成小論文;讓學生設計環境調查表,發放給不同層次的人群進行調查,并對結果進行數據分析;有些學生還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用生動的動畫片呼吁人們增強環境、生態保護意識,這些都將極大地幫助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將教學內容與環境保護實際問題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和用途,從而強化學習化學的興趣。聯系日常生活中的環保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使學生邊學邊解決生活中的環境污染問題,從而產生極大的喜悅,并轉化為其強大的求知欲。教師通過這種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總之,學校作為傳授環境保護知識和意識的主渠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優勢則更為明顯。我們應該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將環境保護意識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途徑,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和環境保護意識。
(責任編輯 羅 艷)